上篇文章讲到:“隐藏的利淡才是更值得忧心的……除了金融股之外,科技股也要格外小心”
对于大市的看法也就不用多讲了,模拟组合都几乎清仓,言行要一致
过去一周市场指数颇有支持不住而出现大跌,技术形态开始破位向下
除了技术走势外,宏观局势并没有很大改变
市场前面担心的利率在美国公布出奇好的就业数据之后反而不升反跌
最近国债利率企稳,美元甚至重回前低点
美国联储局继续买资产,美股继续享受着流动性充足的蜜月期。这应该对新兴市场有利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甚至印度股市都表现强劲
唯独,中国股市除外
新兴国家多数为商品出口国,受惠于美元下跌更受惠于商品牛市。
印度疫情犀利,却更令人想起去年美股的疫情牛市
中国则早已成长成为了制造出口国,原材料上涨直接损害企业利润,作为原材料入口国就当然利润表受损
加上,正如上文所述,去杠杆和流动性收紧下,爆发大量坏账,中国政府却坚持不用“大水漫灌”的形式救市,又损害了其资产负债表
这才是中国股市难有起色的根本原因
那麽科技股又如何呢?在强监管的行政主导思路下,虽则罚款并不多,但市场很快意识到这是目前科技公司尤其象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所面对的“隐性成本”,这种成本犹如加税,衰在这种隐性税存在不确定性,这是市场最讨厌的,只能调低估值来反映不确定性
那麽消费股又如何呢?内地政府上年年底就摆出姿态严打趁火打劫胡乱加价,具有加价能力的消费股都不敢冒这个险,唯有默默承受成本上涨之苦
在这种情形之下,还有哪些行业值得留意呢
一种是较为接近上游的例如原材料,受惠价格上涨,或者一些中间商能够转嫁成本例如纸业,一种是地主优势,可以寻租,例如重资产的出租股,航运股就是这一类。消费品就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加价空间,例如目前啤酒股,被认为过去价格偏低没有上涨,因此有加价空间
说到底,通胀时期来临,谁能加价谁就是王者
03
May2021
上篇文章从资金流分析的三个方面分析了美股的情况,结论认为美股虽然有估值过高及超买等隐忧,但最大推动力美国联储局一日未停手,股市就依然跌不下来。相反,中国A股缺乏利好,港股科技股亦明显较弱,后市上涨空间并不大,预期中港股市在缺乏资金推动之下,弱势震荡为主。
敝栏3月22日文章标题《调整期快过 ... 阅读更多
May 3, 2021markettiming2
27
Apr2021
时不时都会有人问我,美股是不是要见顶了了要不要沽货离场
看淡的理据当然不少,例如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泡沫区域
又例如散户高度参与,疫情底下散户兵团疯狂入市,绝对引起很多老股民一些泡沫爆破的记忆
亦有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动力指标背驰,超买等等
对于这些理据,我认为都有一定道理,可是为什么美股依然坚挺地在创新高呢
这就是timing时机的问题了。回顾刚才所有的看淡理据,会发现,在过往历史中都有过准确“估顶”的时候。但问题就在于,往往需要事后才能够确认
因此一位长期持有看淡观点的例如末日博士,可以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不断地说狼来了狼来了,狼最终还是会来,可那已经错过了一大段牛市
甚至乎,熊市的下跌也跌不回去第一次唱淡的位置
这是一个simple ... 阅读更多
April 27, 2021markettiming2
19
Apr2021
三大要素揭美股潜在忧虑
上期文章认为大市4月整体处于上涨周期,料继续有反弹,并且认为“科技股指数如预期出现了成交量极度缩减的二次探底,后市有望出现超跌反弹。”。从市场实际表现来看,基本上维持横行反弹的格局,上周五接近本月高位。其中,国指以及科技股指数表现较弱,处于反弹并且接近前低位,成交量继续萎缩。相较之下,中国A股弱势震荡表现较差,市场利淡消息较多,宏观去杠杆导致企业破产更包括国企和央企,同时央行收水,基金重仓股连续大跌,影响市场气氛。另一边厢美股却表现强劲继续创新高。市场先前所忧虑的经济重开会导致通胀可能急升问题却因为疫情反扑而有所减退,加上联储局官员出口术安抚市场,称并不急于退市或者加息。总之让市场非常享受这种既有增长憧憬又没有息魔干扰的蜜月期。
本期将通过我认为大市分析中资金流的三大要素来刨析一下市场走势。作为一名技术分析者,我所重视的原则和优势莫过于始终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哪怕讲的话再动听,承诺再美丽,最终还是要以行动为准。撇开繁复的经济数据不说,只讲资金流向。资金流是一项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像即日炒家甚至崇尚order ... 阅读更多
April 19, 2021markettiming2
13
Apr2021
敝栏分别在2月初开始发出市场调整警报,并且2月10日撰文《如何看待下行周期》
下降周期始终到来,而市场亦跟随年度预测的轨迹,年初见顶,其后反复回落
交易员则往往需要慢慢顺应市场而作出调整
刚开始的时候还希望寻找强势股进行短线突破交易
经历了不少挫折之后,自自然然转趋保守
不单选股要挑剔苛刻,好好选出来还要等低位入市,即便入市也是鸡仔注
我很喜欢某本命理书的一句说话,“英雄不相信命运,却不得不被命运所操控”
任凭交易系统,选股模型有多么厉害,遇到市况不好,就难有用武之地
下行周期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是早在2月初开始提出,而我们又需要一段长时间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单就指数而言,由于3月底短期周期转上,带动指数匆匆由27505迅速反弹至29152
最近回调亦只不过在28500而已,指数回调并不多
然而多数人却觉得市场依然再跌,为什么呢?
一方面,就如前面研究下行周期的一个规律就是,前期越是热门的股票,越是散户爱股,越要特别避开。去年笔者看好科技股,认为的龙头三剑侠,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在下行周期就是逐个被抛售而已。
另一方面,过去不受重视的蓝筹股如银行,本地地产股,友邦保险,公用股等表现坚挺顶住指数。
这就让人有种错觉就是指数尚好,其实流动性和市场情绪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我建议在调整市中首重防守,要戒急用忍。在下行周期中,指数会随着短期周期而出现反弹,这都是预期之中。
反弹归反弹,在形成上升趋势之前,先不要转守为攻。股票平贵反倒是其次,趋势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April 13, 2021markettiming2
07
Apr2021
April 7, 2021markettiming2
23
Mar2021
如果要讲利率,各大经济学家可以和你秉烛长谈三日三夜也讲不完
还好我不是经济学家,作为一个投资者,和多数金融人士一样
很实际地,把由A到B然后C,就可以了
简单来说,利率的影响就是影响股票的估值
理论上利率越高,股票的估值越低,反过来利率越低,估值就应当越高
这是一个极为浅显的道理
由于实质利率已经负数,市场利率未来也就是走高一条路而已,迟早的事
感觉上好像说利率高股市就跌,也不能这样一概而论
因为股市涨跌,还和情绪有关,经济飞速增长,利率就算提高了,投资者还是情绪高涨的
从经验上总结,我认为利率提高,主要还是让投资者更加介意估值了
最近市场的两极化就十分明显了,可以观察到高估值的增长股在下跌,低估值的那些钢铁,航运,内银,包括本地股,银行,零售股,受疫情冲击比较大,但是估值和股价确实是在历史相对低的区间,这些低估值股票最近一直跑赢
多数投资者受伤,基金过去重仓增长股也受创,主要原因还是没能够适应市场结构的调整。而增长股才是股市长远的主题。
这种结构调整下,多数投资者不赚钱,市场气氛固然很难热烈
那麽利率提高是否股市就会跌呢?
这又要分为市场利率,和联储局的目标利率,过去出现联储局比较明显的利率提升的时期是16-17年,而当时实际上是股市强势上涨的时候
市场利率则更多是反应预期,从16-17年前的观察,可见股市在加息初期总是难以适应,消化了负面因素后才有明显上涨趋势
仅仅考虑市场利率也就是预期因素,参考2019年走势就可以了
2019年整年都在讲加息,担心利率曲线,直到20年年初爆发疫情
当时的市场走势如何?稍微做一做功课,不就一目了然?下期再谈。
March 23, 2021markettiming2
22
Mar2021
今年1月25日专栏文章就提出了4月是今年首个关键月份。鉴于当时市场走势尚算健康,回调提供了很好的短线买入点,而时间窗本身是预示变盘而已,因此推测4月是否为升浪顶部。然而进入2月之后市场频频出现危险信号,马上意识到顶部很快来临,连续发文预警,模拟组合及时部署防守策略,幸得以持盈保泰,模拟组合至今保持有超过8%的回报。由此可见,远期预测必须结合市场的真实情形而调整,一定要聆听市场声音。任何顶部底部都有一个酝酿演变过程,绝不会一两日转势。中期预测帮助认清了大方向,短期跟踪则帮我们把握低风险入场点。
上期文章分析了当前市场调整出现后的应对策略,认为市场没有出现流动性紧张,亦没有系统性风险的苗头,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之前投机味甚重的科技股出现大幅调整,资金流向传统行业中的“防御价值型”股份。投资者要懂得趋吉避凶。
过去两周的情形可见依然继续符合预期中发展,高贝塔的科技类股份大起大落,而高息类的价值股则表现稳健例如银行,地产,保险,公用,资源类等。美股更加明显,道指标普创新高,纳指尚处于调整。港股和中国A股相对弱势,整体处于调整当中,分别只是在于强势还是弱势调整而已。
从市场宽度指标就可以印证这一点,3月8日各项宽度指标进入负区,反映市场可谓惨淡,其后指标有所企稳反弹但度大不如前,可见市场机会并不多。
虽则市况不佳人所皆知,我们却可从一些关键指标中观察到市场的一些细微变化。首先,大市成交量有了大幅度下降,自本月初一日2700亿元楼上成交下降到17日仅不到1500亿元成交,考虑到目前指数水位,交易活跃度实际上已经回到了去年12月调整的位置。
分析散户最为关注的恒生科技股指数,我则用ETF来代表该指数以分析量价关系,可见自1月19日该指数往上突破成交量急剧放大至2月26日跌穿,高位成交密集,目前累积大量蟹货。一轮急跌后直到3月9日出现巨量成交才见底反弹,此处的巨大成交可视为好友投降离场,有实力的大户趁机入货。未来在低位的震荡成交萎缩才可视为抛压减少自然容易反弹。最怕是大成交反弹,大量蟹货将成为潜在沽盘拦截反弹,切记不宜追高。相反该指数假如缩成交二次探底,只要不跌穿3月9日大成交底部,应当可以寻找捞底机会。按照科技股指数9100点楼上为顶部区域,作为反击目标的话,买入的成本越低才有足够获利空间。在完成顶部的蟹货充分换手之前,再展升浪的机会并不大。
另一个关键指标,当属时间周期。所幸时间周期下行周期即将完结,未来有一段反转向上。也就是说市场反弹在即,即使再跌亦离底部不远了。
否极泰来,调整过后已经不用太过悲观,短期将进入超跌反弹的时间区域。真正要警惕的,反而是反弹出现的短暂乐观,留待之后再论。本期模拟组合暂不操作。
March 22, 2021markettiming2
16
Mar2021
March 16, 2021markettimi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