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周期的精确度】浅谈赫斯周期实战应用(三) 2025年7月7日
连续两篇讲解赫斯周期,笔者打算由浅入深,结合实战例子继续讲解赫斯周期的内容,以及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交易的意义和帮助。
重温一下基本概念,我们了解到周期的定义是一种影响市场价格上升至高点(峰值)再下降至低点(谷底)的力量,并以相对规律的方式重复。而波长指的是两个谷底之间的时间距离。周期本身是影响价格的力量,而非价格本身。价格图表只是周期影响的「投影」。
– 市场价格受多个周期同时影响,而非单一周期。周期会叠加、干扰、放大或抵消,形成复杂的价格形态。所以分析时需考虑多周期的叠加效果。同时某些周期可能「消失」,实际上可能更强周期掩盖,也可能进入休眠。研究量化策略应当知道所有策略都有生命周期,其根本原因,是市场的周期本身亦有生命周期,会轮流出现“主导”和“休眠”状态。
对于赫斯周期理论而言,周期全年无休地运作,不受交易时间限制,因此分析时应以自然时间为准。笔者应用赫斯周期理论时以自然日为基准,尤其可以结合自然周期如星象周期,地球不会因交易时间而停止转动,经济活动依然。然而实战中,笔者亦会结合交易日(Bars)尤其是短线交易应用在分时图。
赫斯提出了所谓「名义(标称)周期模型」(Nominal Model),即周期共性互相验证更加可靠,赫斯定义了一组和谐相关的周期,从18年到3分钟不等。每个周期的波长是前一个的一半,形成2:1的谐波结构。
围绕住名义周期,周期本身也是持续变化的,如波长变化:实际长度会略长或略短。 振幅变化:影响力(涨跌幅度)也会变动。
周期的谷底是同步的,不同周期的谷底会尽可能同时出现。峰值则不一定同步。因此我们较为关注周期低点而非高点。
周期在价格中形成「M」形结构,说由于多周期叠加后,价格走势常呈现「M」形。在趋势影响下,M形可能倾斜或拉长。识别M形有助于判断周期位置,这属于高阶应用技巧。
实战中,我们可以更具周期来定义基础趋势(Underlying Trend)。某个周期的基础趋势是所有更长周期的合力方向。通过比较周期低点的高低,是一个确定基础趋势的方法,实战中,我们顺长期趋势,逆短期趋势寻找理想进场时间。
时间位移(Time Translation)现象是指价格的峰值与谷底不会与周期理论位置完全重合,而是有时间上的偏移。一般而言,基础趋势为向上,经常出现峰值延后、谷底提前。而当基础趋势向下时则多数出现峰值提前、谷底延后。理解时间位移有助于更精准地掌握买卖时机。
从以上的介绍中,大家或者会觉得十分理论,理论拿来解释现象,对于实战投资有什么意义呢?
MTA正是为了实践周期分析而生。从理论的角度来讲,周期分析为了可以更好的解释过去的价格波动,将价格波动的周期性表现分离和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示现,给我们讲了金融市场的几个重要波动特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趋势性,通过比对周期低点,让我们了解更大影响力的长周期是出于向上还是向下。我们并非要强调价格的“周期性”而忽略“趋势性”,相反,实战中强调,永远跟随长周期趋势,并通过短周期的调整谷底来入市,顺势而为。其二,模糊的正确,从周期的特性可见其本身亦处于波动,而非一成不变。总结规律我们可以知道例如波谷提前还是延后来做好准备,但依然需要保持灵活性,远观为林,近观则可以为树甚至为叶,通过较短的周期可以较为精确的补助入市时机,但切勿本末倒置。
上图为恒生指数赫斯周期分析图,M形形态出现在80日与40日周期叠加,经常出现在80日周期峰值出现时,其后80日和40日周期同步转下继而形成周期低点。两者就如一对舞伴,前后配合的波动节奏。
评论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