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宽度指标看统计学的误区 7/Nov/2017
谈理论前先讲讲战绩,节录逢周日出版的周报,10月29日周报认为“下周时间看周一30日拉高,其后沉静到3,4日再度拉上高峯”,11月5日则认为“上半月优先考虑好友攻击选项,即便有回调亦考虑为短暂回调低点,前提是不宜真实跌破28159。周末过后周初重整旗鼓逐步上攻至9,10日。”
昨日我们戏称市场大户十分狡猾,我说周初重整旗鼓,前提不宜跌破28159,周一居然下探到最低28137后迅速拉回,重整旗鼓然后又逐步上攻。我们提到的时间点是看高点,周报讲到“拭目以待”!
过往三番五次唱好油价,亦特别提到港股落后股炒上的契机,其中又以油股具有我们看好的油价这一基本面支持,三桶油轮番炒上,今日油服股亦开始表现抢眼。
回到股市,我在预测未来整月的月报中特别提到的观点一个是泡沫化,另一个就是在预期的时间过后出现正常调整。后者将带来买入机会。
对于美股,在我掌握的多个数据中,均美股存在风险,举例而言,量度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的NAAIM exposure index不断回落,同时量度个人投资者的AAII Bull Ratio却轮番上涨。专业投资者卖个业余投资者。同时市场宽度指标背驰下跌。打开过往美股同类事件出现过7次,而1940年至今则出现了10次,统计平均2周后至3个月后的回报均倾向负回报。
现在坊间流行AI和量化,笔者亦将江恩理论,周期理论和金融星象学的各种时效分析方法应用在港股身上并且建立量化模型。一个量化分析员在给出漂亮数字的同时,永远不会告诉内里的一个重要祕密。就是如果单纯依赖统计数字本身,会让人误以为80%机会率就一定好过50%,而实际上,一个表面低成功率的模型随时要比一个表面高成功率的模型要具有实际意义。所谓高的成功率完全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去完成,却完全缺乏理论基础。一个建模的分析师很不情愿告诉别人这个事实,因为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就减少了神祕感,减少了吸引力。
就好像,美股的统计数据明显向淡,但背后的原理是,在过往专业投资者较有信息优势通常提前卖出股票。可是与过往不同的是,目前大量资金由四面八方回流美股,大量廉价资金涌入购买指数。导致市场宽度指标明显失灵的原因是,过往只是存量资金博弈,目前是增量资金有话事权。
破除对数据的迷信,回归基本,投资其实就是收益和风险,市场分析无非就是趋势与时间。
评论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