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周期的精准度》 – 港股长期走势已变 2022年3月31日
上篇文章分析港股时讲到通过量化数据回测,指出恒生指数月线级别而言,这次跌浪的超卖程度在历史上只出现过13次。有危便有机,这次是难得的长线投资者买入机会。笔者亦身体力行,将上年一直空仓的长线组合转换为指数基金。
而前一期2月22日文章则提出2688新奥燃气等3月25日开始进入上涨周期,支持位算其支持位在105.7元,再往下支持位在88.4-93.4元之间,结果3月15日最低下跌到91元,正正在支持位之中,其后3月25日前开始上涨至最高125元,交易计划得以完美实现。
回顾整个3月份,月初时见港股周线周期虽然已经转上,但市场破底下行,明显告诉我们周期低点推迟来临,而根据周期分析定律,临近周期末端,容易急跌!
所以在整个3月,笔者都能够一直保持谨慎,无论有多么诱人都没有过早买入,一直呼吁等待等待。至3月16日期指升穿19068发出买入信号,继而升穿牛熊分界19400宣告反转成功,才大胆入市。
2月底时笔者就在个人主页撰文贴出预期本年周期低点之一就是3月底,然而要利用周期分析成功捞底,其关键除了静态分析,还需要配合趋势的判断。包括给出可信的关键价格水平,出入位等。去到实战层面,我们交易的是价格而不是时间,如果只论时间周期而不谈论价格和出入市策略就都是空谈,并非一套可执行的交易计划。
正如上篇文章所讨论的周期分析的实战意义那样,周期本身有着非常强的预测前瞻性,但也正因为如此,就很容易令人太早做“左侧”交易,也就是在市场还未转折前就落场。
3月下半月时,笔者就有相当多订阅用户见到股市大跌按捺不住,自从21年年初笔者一直看淡建议空仓,等了一年终于等到大跌,心思思想买回港股是人之常情。当时给的答复是,只要有充足现金分段慢慢入场,没有杠杆是可以的。利用合理的资金分配用时间或者价格逢低买入,的确能够摊平投资组合成本价,但前提是心理和资金能够承受得住压力。
这种买入策略只适用于具有周期性和长期上涨潜力的股市指数或者股票,而不适用于投机性欠缺基本面并处于不断下跌的产品,这是在特定的时期可以使用的一个入市策略,切勿随便在任何产品身上尝试。
相反,当使用周期分析预期某个产品会见顶下跌时,就不建议使用分段或者左侧交易法,而是等待右侧交易机会,也就是见顶过后的破位下跌才出手。最近黄金石油就是一个例子。亦要善用期权合约以控制风险放大利润。
那麽,既然长线组合已经入市是否说明港股将会一帆风顺呢?笔者并不这么认为。相反,由于是次低点最低18236已经低过2020年最低21139,亦低过了2016年低位19111点。而最近的浪顶2021年31183,又低过前高点2018年的33484点。从形态来看,亦跌破了长期上升轨,继而自2018年开始构建了一个一浪低于一浪的下跌通道。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警号,告诉我们港股长期走势可能有变,再不能用过去的回报来衡量未来了。那麽过去好用的指标尺度已经不再适合未来了。
究其原因,除了恒生指数公司在调整指数成分股方面时机把握不佳之外,未来的大趋势多数仍是中资股主导,中概的比重越来越重对指数的影响力亦越来越大。从长远而言,中国是走开放市场经济道路,还是继续出台严监管政策影响市场经济的活力,将在长远影响科技公司的创造力,利润率和估值水准。假如让有形之手继续这样干预市场,那麽下个升浪科技股的估值水平相信恐怕难以跨越上年高峰了,如果那样子的话,中概股占大比重的恒指就恐怕会长期走熊。
这是告诉我们,要在港股生存再不能够“坐视不理”但求“躺赢”,而是需要好像A股投资者那样,经历大起大落。周期分析就正正是震荡市沽顶捞底的最好工具,对港股的参考价值将十分之重要了,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
那麽基于这一长期趋势的判断,未来港股的中期升浪预期为ABC三浪结构的反弹浪结构,按照波浪理论,以目前3月的底部来计,未来要经历AB一个A浪反弹和一个B浪回调,这是一个漫长的横行筑底的过程,然后配合宏观环境转变才展开最高升幅和情绪最高涨的C浪上涨,那也将是见顶前的最后一个升浪。因此,除非宏观环境出现重大改变,否则不能够对港股初期的反弹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因应这种情况,笔者的策略是针对那些公布业绩优秀,派息丰厚,估值不高的个股卖出认沽期权已达到被动收息或者低位接货的这种较为保守的看好策略。
这里举939建设银行为例,月线图长期走势依然一浪高于一浪,2018年见7.95高位之后回调亦能够在2015年高位5.5找到支持横行。刚公布的2021年年报继续保持平稳,净利润增长11%,股息同步增长,目前股率高达6.7%。从周期分析来看,3月中以来处于上升周期至4月中。支持位位于5.6,5.45,阻力位6.1-6.15。是非常适合笔者收息策略的个股。
评论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