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週期的精確度】散戶三大心魔與恆指114日週期的關鍵轉機 2025年11月27日
隨著2025年即將步入尾聲,金融市場又到了總結的時刻。在這個年終節點,我們除了計算賬面上的盈虧,更應該深層次地回顧這一年的交易心法。市場往往是人性的放大鏡,很多時候投資者並非輸在技術分析不足,而是輸在心態管理。在展望2026年之前,我們先來探討散戶最容易犯下的三大通病,並結合恒生指數最新的「114日主導週期」分析,看看週期是如何協助我們在風浪中精準導航。
散戶在市場中面臨的第一個大敵是「過度交易」(Overtrading),這往往是情緒化交易的直接惡果。許多投資者無法忍受市場的平靜,一旦市場出現波動就急於尋找理由解釋,股價上升時因貪婪而盲目追高,股價大跌時又因恐慌而急於賣出。這種被多巴胺驅動、渴望「參與感」的做法,往往導致進出頻繁卻獲利微薄,最終只賺了熱鬧,賠了本金。正確的應對之道應該是「未雨綢繆」(Think Ahead)。真正的交易員不應在盤中才做決定,而是在開市前就已經設想好各種場景:如果股價升破關鍵位該如何應對?如果跌破支撐位又該如何止蝕?同時配合嚴謹的倉位管理,不孤注一擲,這樣即便市場風雲變幻,也能保持心態平穩。
第二個常見的心理陷阱是「錯失恐懼症」(FOMO, Fear of Missing Out)。這是一種怕錯過交易機會的焦慮,導致投資者在沒有明確信號的情況下追漲殺跌,往往買在山頂、賣在谷底。要克服這一點,我們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易系統並堅定地相信它。市場永遠充滿了機會,錯過了一班車,還有下一班。如果你覺得等待的過程太過煎熬,不妨嘗試分散投資市場,不要只局限於單一市場。當你的視野擴展到不同資產類別時,就不會執著於一時的漲跌。這正如投資大師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所言:「賺大錢的訣竅不在於頻繁買賣,而在於等待。」(The big money is not in the buying and the selling, but in the waiting.)這份「坐得住」的耐性,往往比頻繁的操作更能帶來豐厚的回報。
第三點則是缺乏「逆向思維」(Contrarian Trade)。當市場充斥著利好消息,連街頭巷尾都在討論某隻股票時,投資者應該保持高度警覺:這條消息是否已經被市場消化?現在入場是否已經太遲?這往往是行情見頂的信號。相反,當市場一片驚恐、人人看淡時,大眾往往忽略了這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具備逆向思維的投資者,能夠在恐慌中冷靜地發現未來的轉機,這正是人棄我取的最佳時機。
掌握了心法,我們還需要精準的地圖來指引方向。回顧今年,我們年初發佈的星象模型成功預測了六月中旬的高位與十一月初的轉折,驗證了時間法則的效力。而來到當下,週期分析又如何幫助我們做出更精準的判斷呢?
請參考我們最新的圖表分析,恒生指數(HSI)恰恰存在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114日主導週期」。從圖表中清晰可見,這個週期規律自2024年4月開始便精準地捕捉了市場的脈搏,它不僅成功預測了今年4月的低位,更在8月時準確捕捉了另一個週期性的底部。這並非巧合,而是市場內在節奏的體現。
根據這個114日週期的推演,目前市場正處於另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圖表顯示,最新的週期低點即將在11月底至12月初完成築底。這意味著,雖然近期市場氣氛可能仍有反覆,但從週期角度來看,這正是黎明前的時刻。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港股有望從12月開始逐漸轉好,這波修復行情預計將持續延伸,直到明年農曆新年的1月底至2月初。這正好給予了我們一個明確的時間窗口,去實踐上述的「逆向思維」與「耐心等待」。當你知道週期底部就在腳下,就能克服恐懼,從容部署,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紅盤行情。





評論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