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寬度指標看統計學的誤區 7/Nov/2017
談理論前先講講戰績,節錄逢週日出版的週報,10月29日週報認爲“下週時間看週一30日拉高,其後沉靜到3,4日再度拉上高峯”,11月5日則認爲“上半月優先考慮好友攻擊選項,即便有回調亦考慮爲短暫回調低點,前提是不宜真實跌破28159。週末過後週初重整旗鼓逐步上攻至9,10日。”
昨日我們戲稱市場大戶十分狡猾,我說週初重整旗鼓,前提不宜跌破28159,週一居然下探到最低28137後迅速拉回,重整旗鼓然後又逐步上攻。我們提到的時間點是看高點,週報講到“拭目以待”!
過往三番五次唱好油價,亦特別提到港股落後股炒上的契機,其中又以油股具有我們看好的油價這一基本面支持,三桶油輪番炒上,今日油服股亦開始表現搶眼。
回到股市,我在預測未來整月的月報中特別提到的觀點一個是泡沫化,另一個就是在預期的時間過後出現正常調整。後者將帶來買入機會。
對於美股,在我掌握的多個數據中,均美股存在風險,舉例而言,量度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的NAAIM exposure index不斷回落,同時量度個人投資者的AAII Bull Ratio卻輪番上漲。專業投資者賣個業餘投資者。同時市場寬度指標背馳下跌。打開過往美股同類事件出現過7次,而1940年至今則出現了10次,統計平均2週後至3個月後的回報均傾向負回報。
現在坊間流行AI和量化,筆者亦將江恩理論,週期理論和金融星象學的各種時效分析方法應用在港股身上並且建立量化模型。一個量化分析員在給出漂亮數字的同時,永遠不會告訴內裏的一個重要祕密。就是如果單純依賴統計數字本身,會讓人誤以爲80%機會率就一定好過50%,而實際上,一個表面低成功率的模型隨時要比一個表面高成功率的模型要具有實際意義。所謂高的成功率完全可以通過數學模型去完成,卻完全缺乏理論基礎。一個建模的分析師很不情願告訴別人這個事實,因爲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就減少了神祕感,減少了吸引力。
就好像,美股的統計數據明顯向淡,但背後的原理是,在過往專業投資者較有信息優勢通常提前賣出股票。可是與過往不同的是,目前大量資金由四面八方迴流美股,大量廉價資金湧入購買指數。導致市場寬度指標明顯失靈的原因是,過往只是存量資金博弈,目前是增量資金有話事權。
破除對數據的迷信,回歸基本,投資其實就是收益和風險,市場分析無非就是趨勢與時間。
評論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