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全城閙得沸沸揚揚的新聞是某幣圈平臺被警方調查,根據新聞報導,有不少市民報案,可能將導致巨額的金錢損失。從各媒體披露有關的一些人物和細節來看,劇情和倫敦金似有雷同,真是“橋唔怕舊”。
觀其共通點,除了鋪天蓋地的廣告,藝員助興吸引眼珠之外,多了精於打造人設的KOLs,所宣稱(後來又被記者證實為不實)的又有類似特徵,例如擁有一條快速又容易致富的金鑰匙;自己成功緻富繼續訓身,又好想帶粉絲一起發達;又會有類似窮孩子逆襲成功的故事情節。總之就突然冒出來金童,只要肯吹,就有人肯信。要有流量講求的是包裝,製作,以及不斷吹噓用力吹噓,卻甚少有能提供往績可供參考的。
講到底,無非都是抓住人想要快速容易致富的心理。
筆者希望帶出的觀點是,致富沒有捷徑,包括投資也是一樣。任何一項技術都需要下苦功,投資會是例外嗎?想要成功就同樣需要日而繼夜不斷通過學習和練習,這是基本常識。
筆者每日交易美國股市時段期貨包括納指標普,以及亞洲交易時段期貨包括澳洲,日經和恆指,加起來的時間超過十幾個小時,並且每日堅持分享實戰交易觀點和分析。只有這樣,才感覺到在進步和充實。
財經媒體,一般迎合大衆較爲偏好斷論,甚至中間分析過程都不太願花時間。敝欄都盡可能簡化分析過程。
專業交易員,其實是要不斷根據市場顯示的“路況”而去調整position應對,這樣才能達到最平滑的盈利曲綫。反而很少會斷下結論,因爲結論很容易先入爲主,容易讓決定變得主觀,更壞的是帶有情緒。
本期討論一下美股的情況。上篇文章分析美股,文章標題《運用投資上策逢低買入美股 ... 閱讀更多
類別: 市場周期的精準度
13
Sep2023
考慮到周刊的讀者對於股市中長期走勢更為關注,在過去幾期裏面筆者也具體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觀點,和方向。苦口婆心反復講,因爲投資是每個人的大事關乎個人財富自由,正如孫子兵法所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那麽投資到什麽市場為生死之地,而投資策略何時如何入場則為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簡單而言,筆者認爲以投資策略將各個市場分爲上中下策,前面幾期提出上漲趨勢中的回調買點是爲上策,並且具體提示了美國股市的回調買點,日本股市的回調買點。如果肯耐心等待,在預期的時間出手,相信已經獲利甚豐。
港股市場和中國A股市場因爲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理由,變得較爲波動,然而其中今年也同樣出現了走勢相對較好的個股,如筆者一直力推的941中移動,857中石油之類。再一次説明,投資是做選擇題,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首先要認知自己是具有選擇的自由,並不受種族居住地局限,限制自己的只是認知而已。
擴充認知圈,這期我們來聊一聊過去相對比較冷門,最近比較多人熱議,相信未來會更熱的投資市場,印度股市。剛剛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G20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各國簽署諒解備忘錄,旨在打造一個大型鐵路,海運走廊,將印度,中東,歐洲連結起來。很明顯,此舉將讓印度成爲供應中東歐洲的重要製造基地。據稱預計將提升印度與中東歐洲的貿易加快40%。
從過往經驗可見,貿易和基建是帶來經濟騰飛的基礎。這意味著更大的市場需求,更多的外來投資。
那麽印度自身的經濟和股市又如何呢?從經濟基本盤來看,根據其近期一系列經濟數據,第二季度GDP增長繼續強勢攀升到7.8%,細分看消費告訴增長5.97%,投資增長8.92%。與中國靠政府投資不同,印度主要依靠消費,這種增長模式相對波動較小。同時,製造業PMI在全球景氣下行之下,連續保持在枯榮綫之上。強勢的原因除了自身之外,相信亦和全球產業鏈向印度轉移的趨勢有關。
綜合以上可總結,印度經濟發展強勁,內外協力。股市是經濟晴雨表,表現自然不遑多讓。從下圖年綫圖可見,印度股市已經自2011年以來除了2016年輕微下跌4%之外每年都在上漲。很明顯,這是一個處於大牛市中的市場。
最近的局勢發展進一步有利於提升印度在國際產業鏈的地位,應當長遠有利該國的經濟發展,對股市健康發展亦較爲有利。我認爲較大概率能夠延續過往的強勢上漲趨勢。
那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何時開始買入呢?
分析印度股市的NIFTY ... 閱讀更多
September 13, 2023markettiming2
30
Aug2023
上期我們的的關注點在美股:“在孫子兵法一文中就特別提到美國股市數據典型的上策。也就是說在一個處於上漲趨勢中的周期低點買入持有。”
“由於美國股市處於長期上漲趨勢中,逢回調出現的買入是有利可圖過往回測表現出色的策略。
現在的回調已經進入了80日周期低點和動態周期顯示的周期低點範圍內。
根據上策,我們應當在8月中下旬尋找買入機會了。”
簡單來講,就是美股已經調整差不多,已經進入了“擊球區”可以留意出手買入了。
又在8月18日使用信號綫,明確發現了標普的回調目標4316,納指回調目標14736,AAPL蘋果的回調目標173.5,均已到達。分析圖如下:
從上三圖清晰可見,兩大主要指數,以及主要的大市值藍籌股蘋果已經調整到位,而時間又恰恰是我們預期的8月中下旬。
時間,價格均吻合見底的條件。
截止筆者執筆之時,標普上漲至4497點,較4316點上漲超過4%,納指報15434,較14736上漲近5%,蘋果報184.96,較173.5上漲6.6%。順利反彈,而更重要的是非常接近市場底部。用實戰例子再度説明,結合價格和時間因素,是把握市場轉角的有效手段。
去到實際的投資策略,則最好結合整體趨勢,盡量參與那些處於上漲趨勢的市場。一個良好的趨勢帶來長期收益,一個優秀的時效系統則可以提高整體收益率。
在投資市場中,我們要修煉的其實是自己的內心。如何抵抗心魔,貪婪和恐懼。培養信心,是理性的,盡量避免驕傲和氣餒,又要堅持。
一個好的市場和交易策略是能夠幫助我們克服難關。
其中一個最爲簡單易上手的投資策略叫做金字塔資金管理。也就是在股市回調的時候,跌得越多就買越多,相反在股市上漲得越高時就買得越少甚至減倉。
這個策略對於目前美股和港股我認爲都同樣有效。美股雖然如期反彈,可是未來還要面對季節走勢以及總統選舉周期向下的挑戰。我亦準備好,假如未來還能夠有繼續探底,能夠繼續在底部位置加註買入。就以上面的信號綫分析爲例,納指期貨下個支持13968,標普期貨下個位置4227。如果能夠出現這樣的價格,我會毫不猶疑加倍買入。
對於近期的反彈,則是見好就收,原則上繼續是保持低吸,高沽。
按照周期分析,下個美股的買入點是10月底,不容錯過。
August 30, 2023markettiming2
17
Aug2023
上篇文章論述港股指出:“港股以19600為中軸,上下19000-20800區間,而中軸位之上可以見到成交堆積相對較多,這也就告訴我們上面阻力亦不少。”“如果24年第一季度才結束B浪,那麽這段時間更加可能還是震蕩居多。”
雖然看法已經較爲保守,可是港股的表現依然較預期為差。從周期分析來看,40周周期低點有望在7月初形成,高於10月低點14597,底部有擡高跡象,而該周期低點還有縮短的跡象。並且形態上形成雙底平臺企穩。可惜的是,由於上段所述的各種壓力之下,港股並沒有乘勢而上,藉助向上周期而向上突破。
這其實又回到了上文所講述,中長期周期的基本面,以及成本分佈結構尚未支持港股走出升浪。更可能的就是處於一個大型橫行震蕩市,波浪理論稱之爲B浪。
B浪最爲磨人,處於這一階段的市場,經常在看起來要走出下跌趨勢時,又突然由於各種利好而急升。投資者見有利好憧憬而入市,結果又再次不斷回落希望落空。只有經歷這一個過程之後才能消化掉各種蟹貨或者追貨的籌碼,凝聚起突破的力量。
筆者經常以各種比喻和文章勸諭港股投資者要面對現實不要存在幻想,保持客觀,開拓眼界,或者有更加好的發現。如23年7月20日文章《運用孫子兵法投資致勝上策》中分析到:“我們從實戰分析,事後總結,可見,高呼買入美股後今年指數上漲18%相當可觀。從上中下策分析,屬於上策,即上漲趨勢待波段低點買入。”
“同樣的方法分析日股,美元兌日元,美元兌人民幣,比特幣這些今年上漲趨勢較爲明顯的品種,等候低點買入”,結果美元兌日元,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出現了調整,其後均創下了今年新高。
目前日本股市和比特幣處於橫行調整,上漲趨勢尚未被破壞。我本期想關注的是美國股市。在孫子兵法一文中就特別提到美國股市數據典型的上策。也就是說在一個處於上漲趨勢中的周期低點買入持有。
由於美國股市處於長期上漲趨勢中,逢回調出現的買入是有利可圖過往回測表現出色的策略。
現在的回調已經進入了80日周期低點和動態周期顯示的周期低點範圍內。
根據上策,我們應當在8月中下旬尋找買入機會了。
August 17, 2023markettiming2
05
Aug2023
最近港股反彈,一掃過去兩個月的頹勢,尤其成交放大超過1800億,屬於今年第二大成交,對上最大的成交出現在1月30日超過2000億可是當時還在22000,可見該成交相當顯著。對上最近的大成交則在6月16日同樣在20000點達到1755億,其後進入調整一直到7月底才又再度回升。
從成交額的角度來看,20000點高位大成交説明此關賣出量同樣不少,説明這裏是未來一道重要阻力位,從成交堆積圖我們亦探討過,港股以19600為中軸,上下19000-20800區間,而中軸位之上可以見到成交堆積相對較多,這也就告訴我們上面阻力亦不少。試想,一飛衝天是希望萬里無雲還是充滿了厚厚的雲層呢?相信不難想到答案,好在隨著時間推移,19000-19600的成交堆積越來越多,屆時再往上突破將更容易產生財富效應。
讀者可能希望從周期的角度來看市場的機會究竟有多大呢?
先來回顧2023年5月10日文章《量化恒生指數長周期》,在該文章裏面,指出筆者通過數據統計分析之後得出結論,港股最重要的主導周期是41月周期,和主要經濟體以及美國股市的周期相契合。當然今時不同往日,港股受中國股市以及經濟周期的影響日益增大,因此下文還會配合使用滬深300指數的周期以作爲佐證。
從下圖周期分析圖可見,剛剛7月底部是40周周期低點,更爲重要的20月和40周周期低點共振,對應10月31日14597低點,將在2024年年初出現。
結合《量化恒生指數長周期》,原文:“解構港股41月周期,其形態表現為由低位開展三個浪的反彈到高點之後出現一浪大跌,循環出現。這與我對於港股長期走勢形態判斷一致:22年10月見底之後,經歷A浪上漲後未來將有一段長時間B浪回調,時間大約在16個月後也就是大約在24年年初開展一個長約8個月的C浪上漲大致頂峰約在24年第四季。”
如果24年第一季度才結束B浪,那麽這段時間更加可能還是震蕩居多。下圖為恒生指數周期分析圖。
換個視角來看中國A股,不難發現,在美股以及全球大批股市創新高之下,港股的表現更加類似A股,原因不用我多講!那麽中國A股的周期分析同樣的是22年10月見20月周期低點,下個周期低點則出現在24年2月底,和港股幾乎同步。下圖是中國A股滬深300指數的周期分析圖,
從投資策略的角度來講,周期分析的目的並不完全是預測未來走向,更重要的是判斷市場處於的狀態,從不同的周期之間比較去判斷,是由上漲的傾向,還是下跌的傾向。正如交易的名言,上善如水,市場是循著阻力最小的途徑流動。我們的投資策略同樣的就是要順應大勢,這句話誰都懂,真正考功夫的是判斷大勢的變化。初學者往往當作水晶球喜歡聼“江恩大師”吹噓,可實際上周期分析就是一個非常客觀而又實戰的工具,只要能夠理性對待。
兩個應用的原理十分重要,首先前瞻的周期轉折點都是存在誤差區,越大周期越遠期,就應該給予更多地誤差區域,所以對於遠期的周期投射時間,我會用月初,年初這種時間範圍,就是不希望產生錯覺,雖然有不少情況確實能夠完全準確吻合,可是在實戰中,這是提醒我們有更大的容忍度,這牽涉到時間和價格的止損,是專業投資者最爲注重的概念。
其次,就是比較每一個周期之間,市場表現的強弱,最簡單,比較周期低點與低點之間,是擡高,還是持平,還是降低,擡高説明市場很可能在大周期上處於上漲周期,同樣地如果是降低則可能處於大級別下跌周期。從恒生指數目前的案例來看,20個月周期低點出現在10月31日14597,那麽假如下個周期低點是擡高的話,則是企穩向好的信號。
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拆分細分小級別周期以求找到更爲精準的位置。這就是我經常說的“水到渠成”,轉折點來臨越接近時我們就看得越清楚,遠眺就只是大概未見廬山真面目。交易就是交易我們所見到的“鐵證如山”,證據越多,估的成分就自然越少,分析結果自然越可靠。
August 5, 2023markettiming2
20
Jul2023
筆者並不是軍事專家,但對於孫子兵法也略有聞一二,其中包含的智慧很多,以前讀過就算,後來通過一些體會又會時常想起,原來孫子兵法一早已經有教導,只不過沒有親身經歷,感觸不夠深刻。今期抽取一段,《孫子兵法》指出,「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意思是追求上等的,可以得到中等的;追求中等的,可以得到下等的;追求下等的,什麼都得不到。在我們每一個決策當中,其實都可以粗略區分為上中下策,包括投資決策。
從結果去區分,上策,是高回報,低風險。中策是中等回報,中等風險。下策是低等回報,高等風險。
看起來,這是猶如廢話,這樣問人,各個都想高回報低風險了吧?實則不然,簡單舉例,例如賭博,末日輪,考慮到概率,預期回報未必很高,但是風險卻必定極高,參與的人們就多數未必是理性行爲。
從投資策略的角度來看,又必定有其他考慮因素,例如對於巴菲特而言,上策固然是首選,可是當價格低於價值時繼續買入,短期又可能承受繼續下跌的風險,因此其策略是以時間爭取空間,長期持有,搏價格總有一天會回歸價值,那麽投資期限就必定較長,這個風險對於巴菲特來講是預期和管理之中的,那麽這個策略就是上策。
對於一般散戶來説,沒有巴菲特雄厚的財力和耐力,最適合的應當是結合趨勢分析的swing ... 閱讀更多
July 20, 2023markettiming2
11
Jul2023
我作爲一名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分析員,雖然不是什麼網絡“名嘴”“大咖”,然而有機會能夠通過《經濟一週》這樣知名的財經雜志上發聲,自覺有一份責任去傳播和分享正確的投資理念。
最近有朋友的分享,看到在某些知名平臺上有騙徒冒充財經專家,這是什麽用心就大家心水要清了。撇除騙徒不講,網絡上經常就冒出一些不知名的“自稱專家”已經“獲得財務自由”的年輕人。原來只要懂得各種網絡SEO算法然後巧妙運用進行營銷,發佈一些能夠博取眼球的圖片標題,迎合大衆口味,只要肯吹噓就自然有信衆。這種現象讓我時常感嘆,往往是利用大衆貪心而又希望取得快速捷徑的心理。而互聯網只不過是更加快速低成本的傳遞渠道。
又正因爲此,劣幣驅逐良幣,例如被冒充的專家自己反而不能開設自己的專頁,而那些認真分析市場教授正確投資方法的導師又往往因爲不善營銷而得不到關注。最近這一現象似乎越演越烈。請各位讀者一定要小心求證,不要隨便相信廣告上的輝煌戰績。
筆者相信,任何事都好都沒有捷徑,一個好的導師能夠幫助的是讓你少走彎路,修煉還是要靠自己。有很多道理,我靠自己無數次反復測試,親身體驗後才得知。市面上其實一直有不少非常優質的導師,只是礙於以前沒有網絡那麽方便,要等到有研討會,書展才能有幸與導師見面,那個時候買國外的交易類書籍是要通過特別的書店才能訂回來,相比現在就方便得多。
我很明白在學習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因爲我都有經歷過。例如在研習技術分析周期分析時,剛開始都容易想當然,存在一種“萬能指標”或者”交易聖杯“。以周期分析爲例,我們知道市場的走勢實際上就是各種周期不同波動率以各自不同權重的方式加總起來,而周期分析就是將其中最爲有效最有力量的周期找出來加以利用。而周期有其波動的自然規律,可以總結成爲幾個定律,其中一個定律是,variability變異性,從數據可以看出,某個周期本身會有“顯性”處於主導或者“隱性”沒有太大作用的時候,也就是說即便找到一個最好的周期,這個周期本身也會有其生命周期。因此,根本不存在一個周期決定一切的”神奇指標“。
實戰中,我們的方法是不斷通過近期數據來進行對比,簡單來講,就是如果該周期近期表現很好我們就繼續用,如果預測能力開始有轉弱那麽就謹慎看待。
另一個定律是,市場的波動是非綫性的,我們抽取的周期固然是綫性由A到B,低到高高到低,是爲了方便我們理解和利用,實際情況是即便市場確實由A到B波動,但過程中依然可能受到其他周期影響,而高點低點也不會一定是同一個水平位置。那麽在實戰中,我們是通過回測歷史數據該周期裏面,找出最爲一致的表現是哪一段。
得益於科技發展,電腦可以幫我們完成以上工作。而重點是是大家要能夠理解,在對待周期分析的結果時,持有“模糊正確”和“不斷小心驗證”的態度。越接近市場本質的分析就應當是存在”模糊“和各種可能性,我們只是在尋找高概率的規律出來,不要妄想有”萬能神奇指標“可以完全解釋市場的每一個波動,那只是存在”神棍“之口的故事。
總結以上關於市場分析的心得,也就是提示我們要做好資金管理,做好分散風險,並且耐心等待好的機會,又要隨時做好萬一出錯的準備。只要堅持做高概率的交易,積小成多,放鬆心情,盈利自然就會來。
回到市場分析上,上文講到日經指數,目前日本股處於上漲趨勢,然而從動態周期來看,未來動力有轉弱跡象。今日32945正好測試短期趨勢綫,穿下將啓動一個整固期。對於一個上漲趨勢的強勢市場,我更關注高概率買點。經過周期測算,買入時間點可能在8月15日附近。屆時如果有調整完成或者之後出現突破將計劃順勢買入。
除此之外,6月以來在比特幣循環周期底部收集價格在26000-28000之間,其後表現強勢有潛力出現升浪,值得繼續跟進。目前突破到30000-30300這個前高點區域,凡前高點都出現整固,關注7月中下旬,比特幣是否能夠結束整固並且向上突破。
July 11, 2023markettiming2
21
Jun2023
上文分析港股,重申今年總策略就是以大B浪,震蕩市應對,具體而言:“預計這個B浪橫行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高沽低買Swing ... 閱讀更多
June 21, 2023markettiming2
08
Jun2023
在4月18日文章《量化恒生指數長周期》中提到:“解構港股41月周期,其形態表現為由低位開展三個浪的反彈到高點之後出現一浪大跌,循環出現。這與我對於港股長期走勢形態判斷一致:22年10月見底之後,經歷A浪上漲後未來將有一段長時間B浪回調,時間大約在16個月後也就是大約在24年年初開展一個長約8個月的C浪上漲”
對於目前港股所處的階段,年初以來的判斷就是將進入B浪整固,B浪回調整固整體來講就是不斷震蕩波動。自從由1月見高位22700之後恆指持續回調,來到3月4月進本上就是圍繞住20000點上上落落,甚至4,5月經歷了一個多月在20000點上下波幅只有五百點。可謂是相當悶局。
5月月初撰寫報告預期5月底見低點開始反彈,恆指也一如預料,在5月底出現向下突破並快速在31日見底展開反彈。
震蕩市最適宜摸頂沽摸底買,筆者在5月31日有見700騰訊以及931中移動紛紛來到信號綫支持,加上周期即將見底轉好,因此呼籲造好。而在執筆之時指數好倉順利在反彈至19272季度信號綫阻力平倉,離高位19313相差不到40點,相較5月31日低點反彈了超過1300點。算是在悶市之中找到一些操作空間。
預計這個B浪橫行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高沽低買Swing ... 閱讀更多
June 8, 2023markettiming2
22
May2023
上上期文章標題《避險窮五月》,提出“就美股而言,標普,納指,道指和羅素2000指數之間強弱分野比較大,很難籠統下定論。但整體而言,5月應當謹慎等待回調,中長期走勢依然向好因此周期低點來到時我計劃重新部署買入。”
而本月根據周期制定的港股交易計劃為5月3日反彈至14日再度回落到24日。現實是3日反彈至16日然後轉下。因應市場實際表現,我在5月9日見指數衝擊20305點不破轉下而賣出,並且在19日到達預期中的目標19272順利買回。整體而言,5月正如預期那樣震蕩市。
美股卻較預期為強,文章分析過根據靜態自然周期,過往5月為回報較差月份,結果美國標普僅僅是在4100樓上橫行,始終沒有跌破過關鍵支持4076。該跌不跌,潛在強勢姿態已經非常明顯。我更加看好並順勢持有科技股納指好倉。
周期分析初學者或者為吸引流量和眼球的博主會很容易沉迷於逆周期交易。
什麽叫逆周期?我給的定義是,凡是逆高級別周期的交易都屬於逆周期。所以在教導周期分析時,我都會特別喜歡挑趨勢市,也就是那些周期分析看起來不那麽“靈光”的走勢。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美股指數,由於長期的上漲趨勢,隨著時間推移,把每一個跌下去的“坑”都磨平了,換句話説,就是時間越久上漲越多,視覺上指數圖形過去的下跌就看起來越來越不起眼。舉例,最近幾年調整超過兩成的調整有:
一,2020年全球肺炎流行美股標普由高位3393大跌35%到2191點;
二,2018年貿易戰,脫歐引發調整標普由高位2940下跌超過兩成到2346;
三,2011年歐債危機引發全球股市下跌,美國標普由高位1370大跌21%到1074點。
最爲駭人聽聞的當屬2008年“金融海嘯”,當時標普指數由高位1576點下跌近六成到最低666.79點。
而最近2022年高位4818點則最多調整到3491點下跌28%。回顧之後會發現,股市隔一陣就有各種理由出現大幅調整,可是經歷過一段時間之後又總是能不斷創新高。這就好比一架離站前行的火車,越等就越駛越遠。即便完全沒有躲過2008年在頂部1576點買入,現在標普指數依然比當時的價格上漲了2.65倍。
因此,無論回測平均買入法還是一次性買入法等長期投資策略,美股都能提供理想的回報。這就是巴菲特教導的簡易致富法:只要堅持投資指數就可以了。
回到周期分析上面來。美股的超級長周期在過去一直處於向上,而下一級別的短期周期當然會有出現下降周期的時候,而此時賣出就屬於“逆周期”了。
我並不是建議躲過大跌不重要,畢竟我也經常利用周期高點賣出完美避開下跌。但是按照順周期的交易法,重點應該是在於,在一個長期上漲趨勢的市場何時應該全力買入。上圖為標普500指數周期分析圖,正如上文所講,美股長周期同樣存在40個月循環周期,上圖周期指標綠色綫為40月周期,另一條啡色綫為20月周期。可見當兩條綫同時向上和諧共振時,市場在過去都處於主升浪。而這段時期雖然較爲短暫,屬於升浪後半段,但是正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股市越接近高潮就越燦爛,頂峰之時遍地股神,屆時我們一方面保持清醒覺知,另一方面盡情享受。按照該周期分析,這種美好的時期將在24年年初到來,時間又“恰巧”和港股周期相吻合了。
May 22, 2023markettimi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