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分佈圖是一個被低估的實戰應用工具
其作用在於通過橫向統計一段時間内的成交,而得出過往一段時間裏面最爲真實的成交情況
用以反映出這段時間裏面的好淡爭持的戰況和戰果
這是一項即日炒賣非常常用的工具
用在日綫圖分析一樣能提供非常寶貴的資訊
以HSIF恒生指數期貨爲例,左手邊的藍色成交分佈圖是從2022年11月開始統計
而中間綠色的成交分佈圖是自今年1月高點開始統計
大小周期相套之後可見兩者均表示19540-19680為中軸
上方是分佈區阻力區域20832,支持區域則是在19000點
而圖形目前的高點是逐漸推低的,我用一條下降阻力綫來表示
整個價值圖形可以見到上方的成交堆積較多
而目前的價格處於中軸之下
又處於價值區支持19000附近
隨時又跌破向下的可能
我們可以用1月至今的今年低點18150作爲一個指標
如果跌破該低點,下方成交薄弱無險可守
整個價值區域明顯向下延伸的阻力較小較爲容易
因此,從這個成交分佈圖來看,沒有任何預測的成分,僅僅根據過去成交好淡分佈來判斷
買賣成本影響的是市場心理,市場心理如果是偏淡的,短期逢高沽空
如果心理是偏好的,短期造好的機會才會更好
markettiming2
11
Jul2023
我作爲一名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分析員,雖然不是什么網絡“名嘴”“大咖”,然而有機會能夠通過《經濟一週》這樣知名的財經雜志上發聲,自覺有一份責任去傳播和分享正確的投資理念。
最近有朋友的分享,看到在某些知名平臺上有騙徒冒充財經專家,這是什麽用心就大家心水要清了。撇除騙徒不講,網絡上經常就冒出一些不知名的“自稱專家”已經“獲得財務自由”的年輕人。原來只要懂得各種網絡SEO算法然後巧妙運用進行營銷,發佈一些能夠博取眼球的圖片標題,迎合大衆口味,只要肯吹噓就自然有信衆。這種現象讓我時常感嘆,往往是利用大衆貪心而又希望取得快速捷徑的心理。而互聯網只不過是更加快速低成本的傳遞渠道。
又正因爲此,劣幣驅逐良幣,例如被冒充的專家自己反而不能開設自己的專頁,而那些認真分析市場教授正確投資方法的導師又往往因爲不善營銷而得不到關注。最近這一現象似乎越演越烈。請各位讀者一定要小心求證,不要隨便相信廣告上的輝煌戰績。
筆者相信,任何事都好都沒有捷徑,一個好的導師能夠幫助的是讓你少走彎路,修煉還是要靠自己。有很多道理,我靠自己無數次反復測試,親身體驗後才得知。市面上其實一直有不少非常優質的導師,只是礙於以前沒有網絡那麽方便,要等到有研討會,書展才能有幸與導師見面,那個時候買國外的交易類書籍是要通過特別的書店才能訂回來,相比現在就方便得多。
我很明白在學習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因爲我都有經歷過。例如在研習技術分析周期分析時,剛開始都容易想當然,存在一種“萬能指標”或者”交易聖杯“。以周期分析爲例,我們知道市場的走勢實際上就是各種周期不同波動率以各自不同權重的方式加總起來,而周期分析就是將其中最爲有效最有力量的周期找出來加以利用。而周期有其波動的自然規律,可以總結成爲幾個定律,其中一個定律是,variability變異性,從數據可以看出,某個周期本身會有“顯性”處於主導或者“隱性”沒有太大作用的時候,也就是說即便找到一個最好的周期,這個周期本身也會有其生命周期。因此,根本不存在一個周期決定一切的”神奇指標“。
實戰中,我們的方法是不斷通過近期數據來進行對比,簡單來講,就是如果該周期近期表現很好我們就繼續用,如果預測能力開始有轉弱那麽就謹慎看待。
另一個定律是,市場的波動是非綫性的,我們抽取的周期固然是綫性由A到B,低到高高到低,是爲了方便我們理解和利用,實際情況是即便市場確實由A到B波動,但過程中依然可能受到其他周期影響,而高點低點也不會一定是同一個水平位置。那麽在實戰中,我們是通過回測歷史數據該周期裏面,找出最爲一致的表現是哪一段。
得益於科技發展,電腦可以幫我們完成以上工作。而重點是是大家要能夠理解,在對待周期分析的結果時,持有“模糊正確”和“不斷小心驗證”的態度。越接近市場本質的分析就應當是存在”模糊“和各種可能性,我們只是在尋找高概率的規律出來,不要妄想有”萬能神奇指標“可以完全解釋市場的每一個波動,那只是存在”神棍“之口的故事。
總結以上關於市場分析的心得,也就是提示我們要做好資金管理,做好分散風險,并且耐心等待好的機會,又要隨時做好萬一出錯的準備。只要堅持做高概率的交易,積小成多,放鬆心情,盈利自然就會來。
回到市場分析上,上文講到日經指數,目前日本股處於上漲趨勢,然而從動態周期來看,未來動力有轉弱跡象。今日32945正好測試短期趨勢綫,穿下將啓動一個整固期。對於一個上漲趨勢的强勢市場,我更關注高概率買點。經過周期測算,買入時間點可能在8月15日附近。届時如果有調整完成或者之後出現突破將計劃順勢買入。
除此之外,6月以來在比特幣循環周期底部收集價格在26000-28000之間,其後表現强勢有潛力出現升浪,值得繼續跟進。目前突破到30000-30300這個前高點區域,凡前高點都出現整固,關注7月中下旬,比特幣是否能夠結束整固并且向上突破。
July 11, 2023markettiming2
05
Jul2023
最近兩周對於MTA的周期交易會員相當輕鬆
在6月29日根據30分鐘周期分析認爲港股可能見底反彈,因此開始造指數好倉,并且寫道:“HSI假期後反彈周期,趁注大跌下來低位慢慢收集一點”
同時,亦給出了對於USDCNY的短期看法:“USDCNH長周期到7月3日早上9點開始轉下,長周期時間範圍要更大一些。人民幣很重要,人仔一路貶值利淡港股,相反人仔轉强就有利港股反彈。”
簡單來講,就是看好港股反彈,看好人民幣反彈,兩者目前相關性,互相驗證。
現在我開始使用30分鐘圖來預測短期波動,可以更好的捕捉一日到數日的波動,更加適合中短期持倉的交易頻率
即日超賣我用更短的1分鐘圖,而30分鐘圖更適合一般積極管理的投資者
又由於用到30分鐘圖,類似這樣的驗證會更多,始終I ... 閱讀更多
July 5, 2023markettiming2
21
Jun2023
上文分析港股,重申今年總策略就是以大B浪,震蕩市應對,具體而言:“預計這個B浪橫行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高沽低買Swing ... 閱讀更多
June 21, 2023markettiming2
08
Jun2023
在4月18日文章《量化恒生指數長周期》中提到:“解構港股41月周期,其形態表現為由低位開展三個浪的反彈到高點之後出現一浪大跌,循環出現。這與我對於港股長期走勢形態判斷一致:22年10月見底之後,經歷A浪上漲後未來將有一段長時間B浪回調,時間大約在16個月後也就是大約在24年年初開展一個長約8個月的C浪上漲”
對於目前港股所處的階段,年初以來的判斷就是將進入B浪整固,B浪回調整固整體來講就是不斷震蕩波動。自從由1月見高位22700之後恒指持續回調,來到3月4月進本上就是圍繞住20000點上上落落,甚至4,5月經歷了一個多月在20000點上下波幅只有五百點。可謂是相當悶局。
5月月初撰寫報告預期5月底見低點開始反彈,恒指也一如預料,在5月底出現向下突破並快速在31日見底展開反彈。
震蕩市最適宜摸頂沽摸底買,筆者在5月31日有見700騰訊以及931中移動紛紛來到信號綫支持,加上周期即將見底轉好,因此呼籲造好。而在執筆之時指數好倉順利在反彈至19272季度信號綫阻力平倉,離高位19313相差不到40點,相較5月31日低點反彈了超過1300點。算是在悶市之中找到一些操作空間。
預計這個B浪橫行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高沽低買Swing ... 閱讀更多
June 8, 2023markettiming2
30
May2023
近來港股可謂乏善可陳,市場變得十分悶局
無論是即日走勢還是日綫走勢,當形成了反彈頭部橫行之後,都會逐漸破位下行
成交量看起來沒有很小,可也沒有見到很多反彈
氣氛就當然比較冷清了
看到身邊的人有積極戰力的紛紛投向日本股市,美國股市……
我并不反對也不去宣揚離棄或者擁抱某個市場
畢竟,曾經日本股市也被稱爲“票房毒藥”多年,如今雄起自然刮目相看
其實,日本股市近年走勢一直就很强
我經常對人説,認清港股的現實,不是說不能炒而是時候未到
至少要多些選擇,不要一味只炒賣港股
原因不是說看好或者看淡,而是説,港股市場本身特性,就是只有在特定時刻才有發揮機會
有很多人可能由於時差的關係而少了美股,現在日股明顯處於上漲趨勢,那麽就不要再給自己籍口了吧
最後再强調一次,我不是說此時此刻就要跳去其他市場而放棄港股,而是説,要有分散投資的能力,每一個市場都會有機會,但一個市場不會每天任何時候都有機會
那麽港股目前處於什麽階段呢?
中長期觀點沒有改變。目前處於A浪反彈之後的B浪調整,B浪最爲磨人,形態多變,特性就是氣氛較爲安靜
雖然下跌幅度並不大,中間還有突然幾天反彈,但是感覺上卻與熊市無異
在B浪反彈裏面,跌下來,成交量縮小,如果有耐心在較低位置進行配置是應當問題不太大的
始終,2022年3月15日底部18236,現在已經距離不遠,比起22年11月的15000,目前也不過高出兩成
總之,這裏應當是距離低位更近的位置,不要期望短期能上漲,用對心態去看待,平常心來看自然有答案
May 30, 2023markettiming2
22
May2023
上上期文章標題《避險窮五月》,提出“就美股而言,標普,納指,道指和羅素2000指數之間强弱分野比較大,很難籠統下定論。但整體而言,5月應當謹慎等待回調,中長期走勢依然向好因此周期低點來到時我計劃重新部署買入。”
而本月根據周期制定的港股交易計劃為5月3日反彈至14日再度回落到24日。現實是3日反彈至16日然後轉下。因應市場實際表現,我在5月9日見指數衝擊20305點不破轉下而賣出,并且在19日到達預期中的目標19272順利買回。整體而言,5月正如預期那樣震蕩市。
美股卻較預期為強,文章分析過根據靜態自然周期,過往5月為回報較差月份,結果美國標普僅僅是在4100樓上橫行,始終沒有跌破過關鍵支持4076。該跌不跌,潛在强勢姿態已經非常明顯。我更加看好並順勢持有科技股納指好倉。
周期分析初學者或者為吸引流量和眼球的博主會很容易沉迷於逆周期交易。
什麽叫逆周期?我給的定義是,凡是逆高級別周期的交易都屬於逆周期。所以在教導周期分析時,我都會特別喜歡挑趨勢市,也就是那些周期分析看起來不那麽“靈光”的走勢。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美股指數,由於長期的上漲趨勢,隨著時間推移,把每一個跌下去的“坑”都磨平了,換句話説,就是時間越久上漲越多,視覺上指數圖形過去的下跌就看起來越來越不起眼。舉例,最近幾年調整超過兩成的調整有:
一,2020年全球肺炎流行美股標普由高位3393大跌35%到2191點;
二,2018年貿易戰,脫歐引發調整標普由高位2940下跌超過兩成到2346;
三,2011年歐債危機引發全球股市下跌,美國標普由高位1370大跌21%到1074點。
最爲駭人聽聞的當屬2008年“金融海嘯”,當時標普指數由高位1576點下跌近六成到最低666.79點。
而最近2022年高位4818點則最多調整到3491點下跌28%。回顧之後會發現,股市隔一陣就有各種理由出現大幅調整,可是經歷過一段時間之後又總是能不斷創新高。這就好比一架離站前行的火車,越等就越駛越遠。即便完全沒有躲過2008年在頂部1576點買入,現在標普指數依然比當時的價格上漲了2.65倍。
因此,無論回測平均買入法還是一次性買入法等長期投資策略,美股都能提供理想的回報。這就是巴菲特教導的簡易致富法:只要堅持投資指數就可以了。
回到周期分析上面來。美股的超級長周期在過去一直處於向上,而下一級別的短期周期當然會有出現下降周期的時候,而此時賣出就屬於“逆周期”了。
我並不是建議躲過大跌不重要,畢竟我也經常利用周期高點賣出完美避開下跌。但是按照順周期的交易法,重點應該是在於,在一個長期上漲趨勢的市場何時應該全力買入。上圖為標普500指數周期分析圖,正如上文所講,美股長周期同樣存在40個月循環周期,上圖周期指標綠色綫為40月周期,另一條啡色綫為20月周期。可見當兩條綫同時向上和諧共振時,市場在過去都處於主升浪。而這段時期雖然較爲短暫,屬於升浪後半段,但是正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股市越接近高潮就越燦爛,頂峰之時遍地股神,届時我們一方面保持清醒覺知,另一方面盡情享受。按照該周期分析,這種美好的時期將在24年年初到來,時間又“恰巧”和港股周期相吻合了。
May 22, 2023markettiming2
10
May2023
“人生致富靠周期”這句話我是借用改編自在中國大陸知名的經濟學家“周期天王”周金濤的一句名言“人生發財靠康波”,其“康波”指的是由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提出的一個約50-60年爲一循環的經濟周期現象。而60年,就剛好是中國人講的一個甲子的循環,可以說涵蓋了整個人生。按照其原話:“我們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我們眼見在最近的幾個年代裏,只要能夠把握住中國經濟騰飛周期的,沒有巨富都有小富。香港現在最頂級的富豪有很多就是因爲在早期把握住了工業的迅速發展,又在轉角位果斷轉投地產享受了黃金時代。説明只要在周期來臨之時把握機會順應時勢,乘風揚帆固然贏得輕鬆。從應用周期的角度來解讀,確實是沒錯。
可是大道理講起來是頭頭是道,實戰應用康波長周期卻有著近乎玄學的朦朧感。就如“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所講的那種難以考證的説辭。
細察康波理論,發明者在1925年發表論文,根據對1771年後歐洲的社會經濟發展歷史進行切割而得出結論,先不論兩百多年前的數據有多完整和真確。又何以認爲兩百年前的歐洲大陸社會狀況,能夠比擬現代社會,出現有同樣的波動節奏?作爲研究經濟史確是多了個周期的視角,但是貿然要根據該理論對現代經濟活動進行預測就恐怕難給出很有説服力的結論或者人雲亦雲罷了。專業的做法是,要將近期的數據進行核證看看是否支持該周期,可惜的是中國和香港經濟起步較歐洲晚沒有那麽多個六十年周期可供考證。因此應用起來要特別小心被誤導。
因此我將這句話改成“人生致富靠周期”,講的是運用現代數據分析量化系統去幫我們捕捉大大小小的可供操作的周期。我們要的不是那種一生人只有一兩次的機會的那種宿命論,而是落到實際中如何在概率“確定性”和賠率“盈利率”兩者結合進行規劃以增進財富。現代社會資訊發達互聯網投資平臺讓我們可以容易涉足任何地區任何產品,實在不必將自己的思維局限中國或香港或者只有股票的周期,在實現財富自由前先要擁有開放性思維開闊眼界。
那麽香港股市恒生指數是否存在可靠的長周期呢?筆者通過將恒生指數有史以來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其重要的主導周期為41個月周期,該周期剛好和基欽周期相吻合。該周期是由約瑟夫·基欽(Joseph ... 閱讀更多
May 10, 2023markettiming2
09
May2023
有細心留意最近市場的發展,一定會有一種强烈的感覺
那就是兩極發展越演越烈的現象
導致現在有人在說市場究竟看好還是看淡時
我都會非常友善的提醒,閣下是看恒生指數,還是恒生科技指數
看納斯達克指數還是羅素2000?
看上證綜指還是深圳綜指?
同一個市場,主要的指數可以同時在創新高和創新低,也可以說是非常神奇了
背後的宏觀背景也是充滿矛盾,美國經濟向好利好股市,緊縮貨幣政策調控利淡股市,同時又有銀行危機利好股市(是的,目前是利好)
除了宏觀因素,我認爲主要還是流動性不足,市場基本面也乏善可陳,之前超發的貨幣都有尋求保值的需要
加上現在量化策略盛行,其Long ... 閱讀更多
May 9, 2023markettimi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