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股反彈,一掃過去兩個月的頹勢,尤其成交放大超過1800億,屬於今年第二大成交,對上最大的成交出現在1月30日超過2000億可是當時還在22000,可見該成交相當顯著。對上最近的大成交則在6月16日同樣在20000點達到1755億,其後進入調整一直到7月底才又再度回升。
從成交額的角度來看,20000點高位大成交説明此關賣出量同樣不少,説明這裏是未來一道重要阻力位,從成交堆積圖我們亦探討過,港股以19600為中軸,上下19000-20800區間,而中軸位之上可以見到成交堆積相對較多,這也就告訴我們上面阻力亦不少。試想,一飛衝天是希望萬里無雲還是充滿了厚厚的雲層呢?相信不難想到答案,好在隨著時間推移,19000-19600的成交堆積越來越多,届時再往上突破將更容易產生財富效應。
讀者可能希望從周期的角度來看市場的機會究竟有多大呢?
先來回顧2023年5月10日文章《量化恒生指數長周期》,在該文章裏面,指出筆者通過數據統計分析之後得出結論,港股最重要的主導周期是41月周期,和主要經濟體以及美國股市的周期相契合。當然今時不同往日,港股受中國股市以及經濟周期的影響日益增大,因此下文還會配合使用滬深300指數的周期以作爲佐證。
從下圖周期分析圖可見,剛剛7月底部是40周周期低點,更爲重要的20月和40周周期低點共振,對應10月31日14597低點,將在2024年年初出現。
結合《量化恒生指數長周期》,原文:“解構港股41月周期,其形態表現為由低位開展三個浪的反彈到高點之後出現一浪大跌,循環出現。這與我對於港股長期走勢形態判斷一致:22年10月見底之後,經歷A浪上漲後未來將有一段長時間B浪回調,時間大約在16個月後也就是大約在24年年初開展一個長約8個月的C浪上漲大致頂峰約在24年第四季。”
如果24年第一季度才結束B浪,那麽這段時間更加可能還是震蕩居多。下圖為恒生指數周期分析圖。
換個視角來看中國A股,不難發現,在美股以及全球大批股市創新高之下,港股的表現更加類似A股,原因不用我多講!那麽中國A股的周期分析同樣的是22年10月見20月周期低點,下個周期低點則出現在24年2月底,和港股幾乎同步。下圖是中國A股滬深300指數的周期分析圖,
從投資策略的角度來講,周期分析的目的并不完全是預測未來走向,更重要的是判斷市場處於的狀態,從不同的周期之間比較去判斷,是由上漲的傾向,還是下跌的傾向。正如交易的名言,上善如水,市場是循著阻力最小的途徑流動。我們的投資策略同樣的就是要順應大勢,這句話誰都懂,真正考功夫的是判斷大勢的變化。初學者往往當作水晶球喜歡聼“江恩大師”吹噓,可實際上周期分析就是一個非常客觀而又實戰的工具,只要能夠理性對待。
兩個應用的原理十分重要,首先前瞻的周期轉折點都是存在誤差區,越大周期越遠期,就應該給予更多地誤差區域,所以對於遠期的周期投射時間,我會用月初,年初這種時間範圍,就是不希望產生錯覺,雖然有不少情況確實能夠完全準確吻合,可是在實戰中,這是提醒我們有更大的容忍度,這牽涉到時間和價格的止損,是專業投資者最爲注重的概念。
其次,就是比較每一個周期之間,市場表現的强弱,最簡單,比較周期低點與低點之間,是擡高,還是持平,還是降低,擡高説明市場很可能在大周期上處於上漲周期,同樣地如果是降低則可能處於大級別下跌周期。從恒生指數目前的案例來看,20個月周期低點出現在10月31日14597,那麽假如下個周期低點是擡高的話,則是企穩向好的信號。
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拆分細分小級別周期以求找到更爲精準的位置。這就是我經常說的“水到渠成”,轉折點來臨越接近時我們就看得越清楚,遠眺就只是大概未見廬山真面目。交易就是交易我們所見到的“鐵證如山”,證據越多,估的成分就自然越少,分析結果自然越可靠。
20
Jul2023
筆者并不是軍事專家,但對於孫子兵法也略有聞一二,其中包含的智慧很多,以前讀過就算,後來通過一些體會又會時常想起,原來孫子兵法一早已經有教導,只不過沒有親身經歷,感觸不夠深刻。今期抽取一段,《孫子兵法》指出,「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意思是追求上等的,可以得到中等的;追求中等的,可以得到下等的;追求下等的,什麼都得不到。在我們每一個決策當中,其實都可以粗略區分為上中下策,包括投資決策。
從結果去區分,上策,是高回報,低風險。中策是中等回報,中等風險。下策是低等回報,高等風險。
看起來,這是猶如廢話,這樣問人,各個都想高回報低風險了吧?實則不然,簡單舉例,例如賭博,末日輪,考慮到概率,預期回報未必很高,但是風險卻必定極高,參與的人們就多數未必是理性行爲。
從投資策略的角度來看,又必定有其他考慮因素,例如對於巴菲特而言,上策固然是首選,可是當價格低於價值時繼續買入,短期又可能承受繼續下跌的風險,因此其策略是以時間爭取空間,長期持有,搏價格總有一天會回歸價值,那麽投資期限就必定較長,這個風險對於巴菲特來講是預期和管理之中的,那麽這個策略就是上策。
對於一般散戶來説,沒有巴菲特雄厚的財力和耐力,最適合的應當是結合趨勢分析的swing ... 閱讀更多
July 20, 2023markettiming2
18
Jul2023
成交分佈圖是一個被低估的實戰應用工具
其作用在於通過橫向統計一段時間内的成交,而得出過往一段時間裏面最爲真實的成交情況
用以反映出這段時間裏面的好淡爭持的戰況和戰果
這是一項即日炒賣非常常用的工具
用在日綫圖分析一樣能提供非常寶貴的資訊
以HSIF恒生指數期貨爲例,左手邊的藍色成交分佈圖是從2022年11月開始統計
而中間綠色的成交分佈圖是自今年1月高點開始統計
大小周期相套之後可見兩者均表示19540-19680為中軸
上方是分佈區阻力區域20832,支持區域則是在19000點
而圖形目前的高點是逐漸推低的,我用一條下降阻力綫來表示
整個價值圖形可以見到上方的成交堆積較多
而目前的價格處於中軸之下
又處於價值區支持19000附近
隨時又跌破向下的可能
我們可以用1月至今的今年低點18150作爲一個指標
如果跌破該低點,下方成交薄弱無險可守
整個價值區域明顯向下延伸的阻力較小較爲容易
因此,從這個成交分佈圖來看,沒有任何預測的成分,僅僅根據過去成交好淡分佈來判斷
買賣成本影響的是市場心理,市場心理如果是偏淡的,短期逢高沽空
如果心理是偏好的,短期造好的機會才會更好
July 18, 2023markettiming2
11
Jul2023
我作爲一名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分析員,雖然不是什么網絡“名嘴”“大咖”,然而有機會能夠通過《經濟一週》這樣知名的財經雜志上發聲,自覺有一份責任去傳播和分享正確的投資理念。
最近有朋友的分享,看到在某些知名平臺上有騙徒冒充財經專家,這是什麽用心就大家心水要清了。撇除騙徒不講,網絡上經常就冒出一些不知名的“自稱專家”已經“獲得財務自由”的年輕人。原來只要懂得各種網絡SEO算法然後巧妙運用進行營銷,發佈一些能夠博取眼球的圖片標題,迎合大衆口味,只要肯吹噓就自然有信衆。這種現象讓我時常感嘆,往往是利用大衆貪心而又希望取得快速捷徑的心理。而互聯網只不過是更加快速低成本的傳遞渠道。
又正因爲此,劣幣驅逐良幣,例如被冒充的專家自己反而不能開設自己的專頁,而那些認真分析市場教授正確投資方法的導師又往往因爲不善營銷而得不到關注。最近這一現象似乎越演越烈。請各位讀者一定要小心求證,不要隨便相信廣告上的輝煌戰績。
筆者相信,任何事都好都沒有捷徑,一個好的導師能夠幫助的是讓你少走彎路,修煉還是要靠自己。有很多道理,我靠自己無數次反復測試,親身體驗後才得知。市面上其實一直有不少非常優質的導師,只是礙於以前沒有網絡那麽方便,要等到有研討會,書展才能有幸與導師見面,那個時候買國外的交易類書籍是要通過特別的書店才能訂回來,相比現在就方便得多。
我很明白在學習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因爲我都有經歷過。例如在研習技術分析周期分析時,剛開始都容易想當然,存在一種“萬能指標”或者”交易聖杯“。以周期分析爲例,我們知道市場的走勢實際上就是各種周期不同波動率以各自不同權重的方式加總起來,而周期分析就是將其中最爲有效最有力量的周期找出來加以利用。而周期有其波動的自然規律,可以總結成爲幾個定律,其中一個定律是,variability變異性,從數據可以看出,某個周期本身會有“顯性”處於主導或者“隱性”沒有太大作用的時候,也就是說即便找到一個最好的周期,這個周期本身也會有其生命周期。因此,根本不存在一個周期決定一切的”神奇指標“。
實戰中,我們的方法是不斷通過近期數據來進行對比,簡單來講,就是如果該周期近期表現很好我們就繼續用,如果預測能力開始有轉弱那麽就謹慎看待。
另一個定律是,市場的波動是非綫性的,我們抽取的周期固然是綫性由A到B,低到高高到低,是爲了方便我們理解和利用,實際情況是即便市場確實由A到B波動,但過程中依然可能受到其他周期影響,而高點低點也不會一定是同一個水平位置。那麽在實戰中,我們是通過回測歷史數據該周期裏面,找出最爲一致的表現是哪一段。
得益於科技發展,電腦可以幫我們完成以上工作。而重點是是大家要能夠理解,在對待周期分析的結果時,持有“模糊正確”和“不斷小心驗證”的態度。越接近市場本質的分析就應當是存在”模糊“和各種可能性,我們只是在尋找高概率的規律出來,不要妄想有”萬能神奇指標“可以完全解釋市場的每一個波動,那只是存在”神棍“之口的故事。
總結以上關於市場分析的心得,也就是提示我們要做好資金管理,做好分散風險,并且耐心等待好的機會,又要隨時做好萬一出錯的準備。只要堅持做高概率的交易,積小成多,放鬆心情,盈利自然就會來。
回到市場分析上,上文講到日經指數,目前日本股處於上漲趨勢,然而從動態周期來看,未來動力有轉弱跡象。今日32945正好測試短期趨勢綫,穿下將啓動一個整固期。對於一個上漲趨勢的强勢市場,我更關注高概率買點。經過周期測算,買入時間點可能在8月15日附近。届時如果有調整完成或者之後出現突破將計劃順勢買入。
除此之外,6月以來在比特幣循環周期底部收集價格在26000-28000之間,其後表現强勢有潛力出現升浪,值得繼續跟進。目前突破到30000-30300這個前高點區域,凡前高點都出現整固,關注7月中下旬,比特幣是否能夠結束整固并且向上突破。
July 11, 2023markettiming2
05
Jul2023
最近兩周對於MTA的周期交易會員相當輕鬆
在6月29日根據30分鐘周期分析認爲港股可能見底反彈,因此開始造指數好倉,并且寫道:“HSI假期後反彈周期,趁注大跌下來低位慢慢收集一點”
同時,亦給出了對於USDCNY的短期看法:“USDCNH長周期到7月3日早上9點開始轉下,長周期時間範圍要更大一些。人民幣很重要,人仔一路貶值利淡港股,相反人仔轉强就有利港股反彈。”
簡單來講,就是看好港股反彈,看好人民幣反彈,兩者目前相關性,互相驗證。
現在我開始使用30分鐘圖來預測短期波動,可以更好的捕捉一日到數日的波動,更加適合中短期持倉的交易頻率
即日超賣我用更短的1分鐘圖,而30分鐘圖更適合一般積極管理的投資者
又由於用到30分鐘圖,類似這樣的驗證會更多,始終I ... 閱讀更多
July 5, 2023markettiming2
21
Jun2023
上文分析港股,重申今年總策略就是以大B浪,震蕩市應對,具體而言:“預計這個B浪橫行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高沽低買Swing ... 閱讀更多
June 21, 2023markettiming2
08
Jun2023
在4月18日文章《量化恒生指數長周期》中提到:“解構港股41月周期,其形態表現為由低位開展三個浪的反彈到高點之後出現一浪大跌,循環出現。這與我對於港股長期走勢形態判斷一致:22年10月見底之後,經歷A浪上漲後未來將有一段長時間B浪回調,時間大約在16個月後也就是大約在24年年初開展一個長約8個月的C浪上漲”
對於目前港股所處的階段,年初以來的判斷就是將進入B浪整固,B浪回調整固整體來講就是不斷震蕩波動。自從由1月見高位22700之後恒指持續回調,來到3月4月進本上就是圍繞住20000點上上落落,甚至4,5月經歷了一個多月在20000點上下波幅只有五百點。可謂是相當悶局。
5月月初撰寫報告預期5月底見低點開始反彈,恒指也一如預料,在5月底出現向下突破並快速在31日見底展開反彈。
震蕩市最適宜摸頂沽摸底買,筆者在5月31日有見700騰訊以及931中移動紛紛來到信號綫支持,加上周期即將見底轉好,因此呼籲造好。而在執筆之時指數好倉順利在反彈至19272季度信號綫阻力平倉,離高位19313相差不到40點,相較5月31日低點反彈了超過1300點。算是在悶市之中找到一些操作空間。
預計這個B浪橫行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高沽低買Swing ... 閱讀更多
June 8, 2023markettiming2
30
May2023
近來港股可謂乏善可陳,市場變得十分悶局
無論是即日走勢還是日綫走勢,當形成了反彈頭部橫行之後,都會逐漸破位下行
成交量看起來沒有很小,可也沒有見到很多反彈
氣氛就當然比較冷清了
看到身邊的人有積極戰力的紛紛投向日本股市,美國股市……
我并不反對也不去宣揚離棄或者擁抱某個市場
畢竟,曾經日本股市也被稱爲“票房毒藥”多年,如今雄起自然刮目相看
其實,日本股市近年走勢一直就很强
我經常對人説,認清港股的現實,不是說不能炒而是時候未到
至少要多些選擇,不要一味只炒賣港股
原因不是說看好或者看淡,而是説,港股市場本身特性,就是只有在特定時刻才有發揮機會
有很多人可能由於時差的關係而少了美股,現在日股明顯處於上漲趨勢,那麽就不要再給自己籍口了吧
最後再强調一次,我不是說此時此刻就要跳去其他市場而放棄港股,而是説,要有分散投資的能力,每一個市場都會有機會,但一個市場不會每天任何時候都有機會
那麽港股目前處於什麽階段呢?
中長期觀點沒有改變。目前處於A浪反彈之後的B浪調整,B浪最爲磨人,形態多變,特性就是氣氛較爲安靜
雖然下跌幅度並不大,中間還有突然幾天反彈,但是感覺上卻與熊市無異
在B浪反彈裏面,跌下來,成交量縮小,如果有耐心在較低位置進行配置是應當問題不太大的
始終,2022年3月15日底部18236,現在已經距離不遠,比起22年11月的15000,目前也不過高出兩成
總之,這裏應當是距離低位更近的位置,不要期望短期能上漲,用對心態去看待,平常心來看自然有答案
May 30, 2023markettiming2
22
May2023
上上期文章標題《避險窮五月》,提出“就美股而言,標普,納指,道指和羅素2000指數之間强弱分野比較大,很難籠統下定論。但整體而言,5月應當謹慎等待回調,中長期走勢依然向好因此周期低點來到時我計劃重新部署買入。”
而本月根據周期制定的港股交易計劃為5月3日反彈至14日再度回落到24日。現實是3日反彈至16日然後轉下。因應市場實際表現,我在5月9日見指數衝擊20305點不破轉下而賣出,并且在19日到達預期中的目標19272順利買回。整體而言,5月正如預期那樣震蕩市。
美股卻較預期為強,文章分析過根據靜態自然周期,過往5月為回報較差月份,結果美國標普僅僅是在4100樓上橫行,始終沒有跌破過關鍵支持4076。該跌不跌,潛在强勢姿態已經非常明顯。我更加看好並順勢持有科技股納指好倉。
周期分析初學者或者為吸引流量和眼球的博主會很容易沉迷於逆周期交易。
什麽叫逆周期?我給的定義是,凡是逆高級別周期的交易都屬於逆周期。所以在教導周期分析時,我都會特別喜歡挑趨勢市,也就是那些周期分析看起來不那麽“靈光”的走勢。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美股指數,由於長期的上漲趨勢,隨著時間推移,把每一個跌下去的“坑”都磨平了,換句話説,就是時間越久上漲越多,視覺上指數圖形過去的下跌就看起來越來越不起眼。舉例,最近幾年調整超過兩成的調整有:
一,2020年全球肺炎流行美股標普由高位3393大跌35%到2191點;
二,2018年貿易戰,脫歐引發調整標普由高位2940下跌超過兩成到2346;
三,2011年歐債危機引發全球股市下跌,美國標普由高位1370大跌21%到1074點。
最爲駭人聽聞的當屬2008年“金融海嘯”,當時標普指數由高位1576點下跌近六成到最低666.79點。
而最近2022年高位4818點則最多調整到3491點下跌28%。回顧之後會發現,股市隔一陣就有各種理由出現大幅調整,可是經歷過一段時間之後又總是能不斷創新高。這就好比一架離站前行的火車,越等就越駛越遠。即便完全沒有躲過2008年在頂部1576點買入,現在標普指數依然比當時的價格上漲了2.65倍。
因此,無論回測平均買入法還是一次性買入法等長期投資策略,美股都能提供理想的回報。這就是巴菲特教導的簡易致富法:只要堅持投資指數就可以了。
回到周期分析上面來。美股的超級長周期在過去一直處於向上,而下一級別的短期周期當然會有出現下降周期的時候,而此時賣出就屬於“逆周期”了。
我並不是建議躲過大跌不重要,畢竟我也經常利用周期高點賣出完美避開下跌。但是按照順周期的交易法,重點應該是在於,在一個長期上漲趨勢的市場何時應該全力買入。上圖為標普500指數周期分析圖,正如上文所講,美股長周期同樣存在40個月循環周期,上圖周期指標綠色綫為40月周期,另一條啡色綫為20月周期。可見當兩條綫同時向上和諧共振時,市場在過去都處於主升浪。而這段時期雖然較爲短暫,屬於升浪後半段,但是正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股市越接近高潮就越燦爛,頂峰之時遍地股神,届時我們一方面保持清醒覺知,另一方面盡情享受。按照該周期分析,這種美好的時期將在24年年初到來,時間又“恰巧”和港股周期相吻合了。
May 22, 2023markettimi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