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標題《趁短綫反彈放生蟹貨》,内容寫到:“美國科技股包括中概股和港股科技股頗有到達大位而醖釀出現短綫反彈的可能。”“這種短綫反彈並不需要任何利好消息,技術性反彈更多是平淡倉而出現的買盤,這種買盤短暫快速但缺乏持久性。遇到蟹貨反彈,就真的要好好考慮是否要繼續持有了。”
自上午刊出之後,科技股果然出現反彈,美股方舟ARKK基金由103元反彈到周五最高115元漲幅近12%,恒生科技指數由7681點反彈至最高8188點漲幅近7%。中國A股表現不俗,上海及深圳指數漲幅在3-5%之間。上證指數再度挑戰3600點這一關鍵阻力位,頗有向上突破之勢。
股市雖然反彈了,港股近年備受追捧的重磅科技股,俗稱ATM的阿里巴巴,騰訊,美團,都只是橫行而已,同時比特幣,以太幣也是反彈之後橫行震蕩。觀察三家科技股業績公佈,阿里巴巴運營表現不俗,核心電子商務收入增長42%,云計算收入增長達到五成,云計算的現金流大幅改善,未來依然是推動業績增長的發射器。市場卻對於受長期投資增加影響利潤率影響,股價下跌。騰訊公佈業績符合預期,亦同樣出現長期領域投入而導致短期利潤率受壓。美團的業績最具爭議,外賣用戶爆發式增長,並以“美團優選”切入社區團購,該項業務可謂決定未來成敗的一項重要長期投資,目前不可避免要燒錢爭取市場份額。從上述三者可見市場先生一如既往十分短視,對長期投入不感興趣。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騰訊增設了一個名爲“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整合企業責任及公益活動。首期投入的500億元將來自投資收益。看似500億無關痛癢,連同早前中國政府反壟斷的一系列操作,應當足以讓市場意識到,科技巨企將無可避免地面對監管部門的壓力,該壓力可視一種隱性成本或者稅務,同時利潤率選擇性下降是否也是受到壓力之後的一種反應,投資者不得而知,面對這種不確定性卻選擇用腳投票,表達對制度的不信任從而降低對這些企業的估值。總括而言,我認爲該三大科技巨企依然是管理出色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估值雖然便宜,只是短期市場看法偏負面,資本市場始終需要故事,等到好轉再跟進未遲。
中國股市和人民幣上漲一輪過後,又再度出現基金熱銷的消息,背後原因與今年我不斷强調的資金流有關。對於美股來説最大推手聯儲局固然具有決定性作用,即便對於全球市場也不例外。最近外資流入A股創下新高紀錄,這應當是與美聯局注資導致流動性氾濫溢出到A股的現象。從基本面來講依然不支持中國A股和人民幣持續上漲。人民幣兌美元甚至很有可能出現周期高點未來轉勢展開貶值。
在市場并不明朗的這段時間裏面,再次建議各位多多關注香港本地股。一衆老牌本港藍籌股持續出現在我的量化選股列表之中。上周就有滙豐控股,恒基地產,九龍倉集團,長實集團,恆生銀行等突破創下今年新高,從新歡ATM,重新擁抱這些昔日的老牌藍籌,正當其時。
25
May2021
從之前的文章分析,可以見到
無論從技術層面,周期層面或者宏觀基本面方面來説,我並不看好未來兩三個月的時間
這是我們看到的“不變因素”,而影響市場平衡的反而是某些“變化因素“
當其他因素不變的情形之下,這些“變數”有時候起著非常關鍵的因素
該“變量“就是我前面一直强調的聯儲局QE的因素
數據證明,聯儲局並不只是通過“口術“來影響市場,而是實實在在的買賣資產來調節市場流動性。
沒錯,這就是赤裸裸的市場操控。美國向來就通過參與市場,修改規則來干預市場。這一點中國是有樣學樣而已。
最近,我們可以見到,聯儲局購買資產的力度又加大了
這就是爲何美國股市港股,甚至連今日A股市場都出現大漲。一看北向流入即外資購買A股金額,今日達到了凶猛的247億人民幣。
這是一個什麽概念,該金額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超越了今年最高紀錄是1月8日233億
外資突然狂買A股,并不是因爲任何財經新聞看到的消息。消息都是滯後的藉口,錢多了才是背後最真實的理由
從技術上來説,恆指目前來到29000-29200成交密集區,如果說這裏繼續往上突破,那麽將會形成一個bullish ... 閱讀更多
May 25, 2021markettiming2
19
May2021
2021年4月21日分析比特幣,“衝高突破之後馬上反轉,這是反轉信號喔”。“支持綫上嘗試反彈。反彈過後再跌破那就可能見大頂回落到35000也不出奇。我不是想嚇大家,但有potential ... 閱讀更多
May 19, 2021markettiming2
12
May2021
上篇文章講到:“隱藏的利淡才是更值得憂心的……除了金融股之外,科技股也要格外小心”
對於大市的看法也就不用多講了,模擬組合都幾乎清倉,言行要一致
過去一周市場指數頗有支持不住而出現大跌,技術形態開始破位向下
除了技術走勢外,宏觀局勢並沒有很大改變
市場前面擔心的利率在美國公佈出奇好的就業數據之後反而不升反跌
最近國債利率企穩,美元甚至重回前低點
美國聯儲局繼續買資產,美股繼續享受著流動性充足的蜜月期。這應該對新興市場有利
事實也的確是這樣,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甚至印度股市都表現强勁
唯獨,中國股市除外
新興國家多數為商品出口國,受惠于美元下跌更受惠于商品牛市。
印度疫情犀利,卻更令人想起去年美股的疫情牛市
中國則早已成長成爲了製造出口國,原材料上漲直接損害企業利潤,作爲原材料入口國就當然利潤表受損
加上,正如上文所述,去杠桿和流動性收緊下,爆發大量坏賬,中國政府卻堅持不用“大水漫灌”的形式救市,又損害了其資產負債表
這才是中國股市難有起色的根本原因
那麽科技股又如何呢?在強監管的行政主導思路下,雖則罰款並不多,但市場很快意識到這是目前科技公司尤其象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所面對的“隱性成本”,這種成本猶如加稅,衰在這種隱性稅存在不確定性,這是市場最討厭的,只能調低估值來反映不確定性
那麽消費股又如何呢?内地政府上年年底就擺出姿態嚴打趁火打劫胡亂加價,具有加價能力的消費股都不敢冒這個險,唯有默默承受成本上漲之苦
在這種情形之下,還有哪些行業值得留意呢
一種是較爲接近上游的例如原材料,受惠價格上漲,或者一些中間商能夠轉嫁成本例如紙業,一種是地主優勢,可以尋租,例如重資產的出租股,航運股就是這一類。消費品就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加價空間,例如目前啤酒股,被認爲過去價格偏低沒有上漲,因此有加價空間
説到底,通脹時期來臨,誰能加價誰就是王者
May 12, 2021markettiming2
03
May2021
上篇文章從資金流分析的三個方面分析了美股的情況,結論認爲美股雖然有估值過高及超買等隱憂,但最大推動力美國聯儲局一日未停手,股市就依然跌不下來。相反,中國A股缺乏利好,港股科技股亦明顯較弱,後市上漲空間並不大,預期中港股市在缺乏資金推動之下,弱勢震蕩爲主。
敝欄3月22日文章標題《調整期快過 ... 閱讀更多
May 3, 2021markettiming2
27
Apr2021
時不時都會有人問我,美股是不是要見頂了了要不要沽貨離場
看淡的理據當然不少,例如估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泡沫區域
又例如散戶高度參與,疫情底下散戶兵團瘋狂入市,絕對引起很多老股民一些泡沫爆破的記憶
亦有從技術分析角度來看,動力指標背馳,超買等等
對於這些理據,我認爲都有一定道理,可是爲什麽美股依然堅挺地在創新高呢
這就是timing時機的問題了。回顧剛才所有的看淡理據,會發現,在過往歷史中都有過準確“估頂”的時候。但問題就在於,往往需要事後才能夠確認
因此一位長期持有看淡觀點的例如末日博士,可以在非常長的時間裏不斷地說狼來了狼來了,狼最終還是會來,可那已經錯過了一大段牛市
甚至乎,熊市的下跌也跌不回去第一次唱淡的位置
這是一個simple ... 閱讀更多
April 27, 2021markettiming2
19
Apr2021
三大要素揭美股潛在憂慮
上期文章認爲大市4月整體處於上漲周期,料繼續有反彈,并且認爲“科技股指數如預期出現了成交量極度縮減的二次探底,後市有望出現超跌反彈。”。從市場實際表現來看,基本上維持橫行反彈的格局,上周五接近本月高位。其中,國指以及科技股指數表現較弱,處於反彈并且接近前低位,成交量繼續萎縮。相較之下,中國A股弱勢震蕩表現較差,市場利淡消息較多,宏觀去杠桿導致企業破產更包括國企和央企,同時央行收水,基金重倉股連續大跌,影響市場氣氛。另一邊廂美股卻表現强勁繼續創新高。市場先前所憂慮的經濟重開會導致通脹可能急升問題卻因爲疫情反撲而有所減退,加上聯儲局官員出口術安撫市場,稱並不急於退市或者加息。總之讓市場非常享受這種既有增長憧憬又沒有息魔干擾的蜜月期。
本期將通過我認爲大市分析中資金流的三大要素來刨析一下市場走勢。作爲一名技術分析者,我所重視的原則和優勢莫過於始終以事實和數據為根據。哪怕講的話再動聽,承諾再美麗,最終還是要以行動為準。撇開繁複的經濟數據不説,只講資金流向。資金流是一項非常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像即日炒家甚至崇尚order ... 閱讀更多
April 19, 2021markettiming2
13
Apr2021
敝欄分別在2月初開始發出市場調整警報,并且2月10日撰文《如何看待下行周期》
下降周期始終到來,而市場亦跟隨年度預測的軌跡,年初見頂,其後反復回落
交易員則往往需要慢慢順應市場而作出調整
剛開始的時候還希望尋找强勢股進行短綫突破交易
經歷了不少挫折之後,自自然然轉趨保守
不單選股要挑剔苛刻,好好選出來還要等低位入市,即便入市也是鷄仔注
我很喜歡某本命理書的一句説話,“英雄不相信命運,卻不得不被命運所操控”
任憑交易系統,選股模型有多麽厲害,遇到市況不好,就難有用武之地
下行周期如何應對,這一問題是早在2月初開始提出,而我們又需要一段長時間去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單就指數而言,由於3月底短期周期轉上,帶動指數匆匆由27505迅速反彈至29152
最近回調亦只不過在28500而已,指數回調並不多
然而多數人卻覺得市場依然再跌,爲什麽呢?
一方面,就如前面研究下行周期的一個規律就是,前期越是熱門的股票,越是散戶愛股,越要特別避開。去年筆者看好科技股,認爲的龍頭三劍俠,騰訊,阿里巴巴,美團,在下行周期就是逐個被抛售而已。
另一方面,過去不受重視的藍籌股如銀行,本地地產股,友邦保險,公用股等表現堅挺頂住指數。
這就讓人有種錯覺就是指數尚好,其實流動性和市場情緒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我建議在調整市中首重防守,要戒急用忍。在下行周期中,指數會隨著短期周期而出現反彈,這都是預期之中。
反彈歸反彈,在形成上升趨勢之前,先不要轉守為攻。股票平貴反倒是其次,趨勢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April 13, 2021markettimi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