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週期的精確度】港股轉牛的兩個必要條件 2024年1月4日
回顧2023,對於港股投資者應當是很不容易的一年。恒生指數自2019年以來連跌了四年,而且四年都是高開低走收陰綫。19年全年高位在4月,低位在8月,20年全年高位在1月,低位在3月,21年全年高位在2月,低位在12月,22年全年高位在2月,低位在10月,而23年全年高位出現在1月,低位在12月。
該三年可見高位在1月到4月,低位則有8月,10月,12月。年初第一季度就是高點,年底才見低位。這種走勢形態足以説明,過去四年裏面淡友占據主導地位,市場情緒十分低落,情緒傾向悲觀。
雖然如此,筆者開設的港股期權模擬倉,無杠桿,純做好倉,自2022年年中開設以來,至今回報超過13%。而2023年就全年回報7.61%,同期恒生指數為下跌12.89%,跑贏了近20%。
關鍵不在於回報高低,而是總結在一個表現普通的市場裏面,經歷過22年下半年的暴跌和23年的緩跌,要怎麽樣做才能夠取得穩定合理的回報呢?回看期權模擬組合的初心,是爲了某位會員讀者分享其應用期權short put策略并不是很理想的經歷。因此爲了作爲一種示範,才建立這樣一個組合。該組合目標并不追求高回報,而是以穩定收益,同時又享受到經濟增長給股市帶來的增值機會。而且特意設計交易頻率較低,一個月只是一到三次下單,適合那些平時有正職,或者更多時間要享受生活,不那麽貼市的投資者。這樣的投資目標和畫像描述,我想其實是比較適合大衆的。
那麽爲何追求這樣的投資目標,卻能夠輕鬆跑贏大市,更跑贏一衆炒到飛天遁地,曝光出席各大媒體論壇的專業隊基金經理呢?
我想這正正是巴菲特芒格所宣揚的被動投資的優勢。一方面,低頻率出入市,避免了overtrading,過度交易而導致增加入市風險。而這種低頻交易讓人可以靜下心來小心謹慎地選股,例如2023年該組合主力交易的也就是中國移動,中國海洋石油等一些波動率較低,基本面和走勢健康,主業又較少暴露在政策風險之下的公司,事實證明這種避險策略成功趨吉避兇。另一方面,操作指數方面,同時參考擇時和擇價short put即賣出認沽期權,即便入市買貨也是等待市場處於較低位置,結合前面數篇所講到的港股逆向交易,實行人棄我取,人追我退的戰略,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實力。
這種保守被動的策略同時具備了時間和價格優勢,非常適合在不斷下跌的市場上長期作戰。這種“不敢為天下先”的心態,亦值得我們借鋻。
長期進行周期分析,讓筆者養成了特別留意時間的習慣。大戶同樣遵循著自然的周期規律,通俗來講,多數企業習慣年初計劃,年中執行,到年尾回顧總結。那麽港股這種前高後低的形態反映主流資金并不看好,經濟表現進一步驗證年初的看法而已。市場需要扭轉這種形態。我從量價時空的角度提出兩個必要條件:
一,能夠突破一季度高點,改變以往一季度為全年高點的慣性
二,市場價值重心下移,以目前狀況來看有可能是在19200-20200區間形成一個價值區域,尚未完成前未來還會有變動,只是舉例來説,假如此處形成了價值區域,那麽未來需要突破該價值區域。
下圖為恒生指數季度蠟燭分析圖,配合四度空間market profile分析以及下方RSI指標。可見目前RSI讀數為36,為1990年以來最低的指標數值。
我們可以放心的是,熊去牛來之時必定會有非常多的證據來驗證,所謂水到渠成,眼見為實,鐵證如山,到來之時將會有確切答案,不需要估。在未有證據顯示牛市來臨前,可以繼續以被動投資法,收取穩定收益,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評論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