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週期的精確度】淺談赫斯週期實戰應用(三) 2025年7月7日
連續兩篇講解赫斯週期,筆者打算由淺入深,結合實戰例子繼續講解赫斯週期的內容,以及更重要的是,對我們交易的意義和幫助。
重溫一下基本概念,我們了解到週期的定義是一種影響市場價格上升至高點(峰值)再下降至低點(谷底)的力量,並以相對規律的方式重複。而波長指的是兩個谷底之間的時間距離。周期本身是影響價格的力量,而非價格本身。價格圖表只是周期影響的「投影」。
– 市場價格受多個周期同時影響,而非單一周期。周期會疊加、干擾、放大或抵消,形成複雜的價格形態。所以分析時需考慮多周期的疊加效果。同時某些周期可能「消失」,實際上可能更強周期掩蓋,也可能進入休眠。研究量化策略應當知道所有策略都有生命週期,其根本原因,是市場的週期本身亦有生命週期,會輪流出現“主導”和“休眠”狀態。
對於赫斯週期理論而言,週期全年無休地運作,不受交易時間限制,因此分析時應以自然時間為準。筆者應用赫斯週期理論時以自然日為基準,尤其可以結合自然週期如星象週期,地球不會因交易時間而停止轉動,經濟活動依然。然而實戰中,筆者亦會結合交易日(Bars)尤其是短線交易應用在分時圖。
赫斯提出了所謂「名義(標稱)周期模型」(Nominal Model),即週期共性互相驗證更加可靠,赫斯定義了一組和諧相關的周期,從18年到3分鐘不等。每個周期的波長是前一個的一半,形成2:1的諧波結構。
圍繞住名義週期,周期本身也是持續變化的,如波長變化:實際長度會略長或略短。 振幅變化:影響力(漲跌幅度)也會變動。
周期的谷底是同步的,不同周期的谷底會盡可能同時出現。峰值則不一定同步。因此我們較為關注週期低點而非高點。
周期在價格中形成「M」形結構,說由於多周期疊加後,價格走勢常呈現「M」形。在趨勢影響下,M形可能傾斜或拉長。識別M形有助於判斷周期位置,這屬於高階應用技巧。
實戰中,我們可以更具週期來定義基礎趨勢(Underlying Trend)。某個周期的基礎趨勢是所有更長周期的合力方向。通過比較週期低點的高低,是一個確定基礎趨勢的方法,實戰中,我們順長期趨勢,逆短期趨勢尋找理想進場時間。
時間位移(Time Translation)現象是指價格的峰值與谷底不會與周期理論位置完全重合,而是有時間上的偏移。一般而言,基礎趨勢為向上,經常出現峰值延後、谷底提前。而當基礎趨勢向下時則多數出現峰值提前、谷底延後。理解時間位移有助於更精準地掌握買賣時機。
從以上的介紹中,大家或者會覺得十分理論,理論拿來解釋現象,對於實戰投資有什麼意義呢?
MTA正是為了實踐週期分析而生。從理論的角度來講,週期分析為了可以更好的解釋過去的價格波動,將價格波動的週期性表現分離和呈現出來。通過這樣的示現,給我們講了金融市場的幾個重要波動特性。其中最為關鍵的我認為有兩點,一是,趨勢性,通過比對週期低點,讓我們了解更大影響力的長周期是出於向上還是向下。我們並非要強調價格的“週期性”而忽略“趨勢性”,相反,實戰中強調,永遠跟隨長週期趨勢,並通過短周期的調整谷底來入市,順勢而為。其二,模糊的正確,從週期的特性可見其本身亦處於波動,而非一成不變。總結規律我們可以知道例如波谷提前還是延後來做好準備,但依然需要保持靈活性,遠觀為林,近觀則可以為樹甚至為葉,通過較短的週期可以較為精確的補助入市時機,但切勿本末倒置。
上圖為恒生指數赫斯週期分析圖,M形形態出現在80日與40日週期疊加,經常出現在80日週期峰值出現時,其後80日和40日週期同步轉下繼而形成週期低點。兩者就如一對舞伴,前後配合的波動節奏。
評論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