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多元思維的重要性 12/Dec/2017
先來回顧一下市場。上週12月5日我們在回顧上證指數時間窗預告,正好披露了12月6日的這個時間點,也讓我們實際體驗了一回時間窗的效用。結果12月6日就是我們給出的港股和A股的時間窗,是日上證指數創了近期低點後抽起反彈,而恆指卻等到了第二天早上稍微探底其後回升。
而上週我們的說法是“就短期而言,極端悲觀和殺倉配合我們預期中的週期低點反而容易觸發反彈。”,的確,12月6日這個日子給予了我們很好的入場搏反彈的時機,趁該日大跌,按照我們預期來擬訂策略累積好倉,其後的反彈將該日的下跌完全收復有多。
上文我們討論過,究竟上證指數的時間窗是哪種方法得出?答案,是無關聯類的金融占星分析得出的重要日子。什麼叫做無關聯,就是說,並沒有根據股市漲跌的歷史數據來做預測。幾乎所有的量化系統都需要參考市場表現,無論是動力也好,基本面也好。如果這個沒有考慮市場波動的分析方法給出的日子,提前給出而又得到市場驗證,至少是值得讓人深思,這個無關聯是否真的無關,還是說本身的確有因果關係,只是我們沒有廣泛了解?
筆者在早期鑽研技術分析時,沉迷過技術指標的量化和優化,後來發現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無論怎麼計算,本質上是基於一個歷史會重複的思想,可是憑什麼說過往多少天的數據經過計算就可以反映未來?技術分析的嚴重缺陷就是隨機漫步,預測最近的表現就要用最近的數據。用市場波動的本身來預測波動,這個方法有很大的侷限性,而且當你結合多個技術指標都是基於同一個原理,是無法改善交易系統的。
後來,我亦花過很多時間嘗試通過經濟數據來推論市場走勢,什麼利率曲線,貨幣供應,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等等,也就是所謂的貼圖。這個方法的好處是邏輯性很強,例如說錢多就股漲,經濟週期玩的就是滯後性,聽起來不錯,可實際情況卻是,過往適用的方法一到現實情況就未如理想。原因也很簡單,過往重要的邏輯在當今已經不再適用了,就好像古典經濟學根本無法解釋現在的現象了。如果拿來分析中國市場就更難搞,連M2,M1的組成定義經濟學家都可以拗一餐,找他們來預測股市真的要抹一把汗。
說這麼多,是不是說上文講到時效分析方法就完美無缺呢?筆者認爲,經過大量的研究,時效分析的準確度和覆蓋範圍可以得到提高,但卻不能認爲完全地預測市場波動。時效分析之所以有價值,是在於,第一,這是一個驗證過有效的方法,如果是無效的,他任何時間至少大部分時間都應該是無效的,事實卻恰恰相反。第二,這個方法與以上提到的傳統技術分析,經濟分析等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分析方法,他們之間沒有相關性,因此對於提升交易系統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我相信,推動市場波動的因素有很多,時間週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當我們結合不同的方法去得出結論,就可以盡可能了解推動市場波動背後原因的各個方面,以便我們擬定最合適的策略。下一篇,我們來談談,如何結合時效分析來擬定交易策略。
評論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