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論勢】量子交易技術 2022年6月7日
最近數年隨著科技普及,KOL界裏“量子”“量化”變成流行詞
有點好像以前流行的是“波浪”“江恩”
這也説明新晉年輕人深受數碼化潮流影響,實行乜都要用電腦手機程式
而且也給人一種非常cyber的神秘感
電腦程式的確給予了很多方便,有幾個重要的優勢:
- 强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加速了學習曲綫。通俗一點講,就是做統計特別快,減少了screen time,回測十年到一百年數據可以很快得出結果。
- 强大的計算能力,減少了決策者的思考成本。半自動交易是更爲推崇的交易模式,理由是人類的大局觀察能力無可取代,但電腦程式可以短時期給出計算結果,尤其是應付即日炒賣,交易員只是決定做和不做而已,交易信號卻是必須由電腦程式來給出。
- 客觀的評價能力。與其説是優勢,不如説是一種特質,這種特質就是尊重事實以事實為根據説話。財經界不少所謂專業的分析員,基金經理,經濟學家,往往容易偏向主觀,總是例舉諸多因素之後給出摸棱兩可的講法,“因爲通脹憂慮,未來就要關注通脹率“,從變量推導另一個變量,結論是未來市場繼續充滿變化,聽完還是一頭霧水。這并不是說未來可以確定下來,然而我們不是應該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嗎?既然加息,縮表,總統選舉都是確定性事件,總結過往歷史經驗尋找規律,是不是比“未來充滿變數”來得更有意義呢?
坊間雖然講量化講得多,卻甚少見到有講些有技術含量的東西。説是量化量子,用的卻都是傳統技術分析指標,圖表形態,市場寬度等工具。就好像講江恩就像是玄學。光怪離奇甚多。讀者還需要擦亮眼睛。
必須承認用“量子交易技術“這個標題實是爲了嘩衆取寵,接下來講的内容和物理量子力學毫無關係。頂多只是借用了”量子“的概念而已。
量化分析的概念,是我會先把市場的價格時間切割為一小塊一小塊,然後再進行測試,比較相似性。
最簡單的概念,就是把市場連續報價切割為只有日間交易時段,然後進行測試尋找規律。起初這麽做的原因,當然不是爲了“有型“扮量子,而是爲了現在即日炒賣期指的需要。
結果還的確找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什麽時間容易出現上下波動,什麽時間會出現趨勢,什麽時間容易出現轉勢。什麽價格會出現支持阻力作用。
實戰測試這些信息,發現市場非常尊重這些重要的時間價格,就好像機器人較了鬧鐘,set好了程式,到了固定的時間和價格就做同一個動作。
這其實并不是“玄學”,即便通過大量數據和事實證明的一件事,都要問,這是否Make sense。
爲什麽會這樣呢?我舉個例子,9點半A股開市,而下午3點倫敦開市這是固定的時間,開市之後當地的交易員“開工”,當一個群體做同一件事時對市場就會產生影響,而這個規律十分固定,這是make perfect sense的邏輯。
所謂量化,量子交易技術就只不過是在發掘這些規律而已。
評論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