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論勢】散戶如何輕鬆擊敗基金經理 2021年10月27日
我們散戶或者普羅大衆,最關注的主要是物價和房價
這比起投資致富還有更廣的意義,因爲這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
我們也是有社會責任去幫助民衆處理這兩大財富難題
可惜金融界精英看起來風光,做出來的結果是強差人意的
巴菲特就曾在2007年押注100萬美元,打賭10年內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的投資報酬率,會跑贏對沖基金,
隨著2017年落幕,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10年以來,塞德斯所挑選的一籃子對沖基金平均報酬率為2.2%,慘輸標普500指數基金的平均年複合報酬率7.1%。
大家都知道這2.2%的回報,是難以跑贏香港的通脹和房價
如何幫自己保值增值呢?我就用MPF這一打工仔普遍擁有的投資賬戶爲例
來探討一下如何得到合理回報
以本人所用MPF公司的基金資料爲例,過去五年總回報,最好的是美洲基金82%,北美基金86%,大中華75%,亞洲基金70%,這是第一階梯
第二階梯是增長基金,歐洲基金,大約在50%左右
較低回報的是一系列債券和保證基金,大約在10%左右
可見,股票基金的賺錢能力較爲傑出,又尤其以美洲北美為好,歐洲較弱一些。其中中港基金可謂表現強差人意,只有15%,股票基金中回報墊底
而較爲依賴基金經理能力的如增長基金,業績就和巴菲特測試一樣,表現差過大市
從以上歷史表現來講,明顯股票基金尤其美股爲主的指數基金回報較爲穩定,平均大約在每年7%左右
而歐洲亞洲尤其中港基金回報就較爲飄忽。尤其是中港基金,在2017年全年漲幅達到36%牛冠全球,可其他四年就全部跑輸。有波幅,但欠缺長期穩定回報是中港市場過去五年的走勢特徵。
從以上數據,可以總結出來最適合過去五年的投資策略是:一,長期來説,股票比債券比現金回報好;二,買指數基金又比交給基金經理要好;三,指數基金之中又以北美較好收益最穩定,中港指數基金波幅大僅適合投機。
那麽,最優的投資策略是,長期持有美股相關的指數基金,中間投機換入換出中港指數基金食波幅改善回報。
以今年爲例,年初看港股2月見頂到9月底,因此我就將手頭所有的港股基金換作北美基金,至9月底,由於要赴約買入港股,就分別在指定的兩日恆指24000換出北美基金換入港股指數基金,至上周指數26000點就換出港股指數基金回到美股指數基金身上,實現了額外8%收益回報,加上之前持有美股指數基金的11%回報,本年至今回報是19%左右。
這個回報説不上特別好,但跑贏了恆生指數,也相信跑贏市面上一衆明星基金經理操刀的基金表現。
由此可見,一般市民散戶使用正確的投資策略,進行被動式管理,亦是一樣可以取得讓人滿意的回報的
需要的只是足夠理性和耐心,一年動手操作一兩次MPF,根本不需要求專家求基金經理,只要你肯學習,自己就可以輕鬆實現。
下一期我將會講一講有什麽投資方法來追上樓價升幅這一比較貼身的問題。
評論
評論被關閉。